别再怀疑了,小米再登 “神坛”
$小米集团-W(01810.HK)
小米集团-W(1810.HK)于北京时间 8 月 25 日晚间的 H 股盘后发布了 2021 年第二季度财报(截止 2021 年 6 月),要点如下:
1、整体业绩:业绩全面超预期。小米第二季度总营收 877.9 亿元(市场预期 841.58 亿元),同比增长 64.0%;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 63 亿元(市场预期 54.82 亿元),同比增长 87.4%。小米二季度毛利率 17.3%(市场预期 16.6%)。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2、手机业务: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增长强劲,收入和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86.9%,首次突破 5000 万台,同时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也首次超过 590 亿元。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站上了新的台阶,连续 3 个季度达到双位数。
3、IoT 业务:新品带动增速,毛利率平稳。笔记本和电视新品的发布,带动了小米主要 IoT 业务在上半年实现止跌回升。IoT 季度毛利率水平基本维持在历史波动区间,第二季度毛利率的环比下滑部分受 618 节日促销的影响。
4、互联网服务:用户数持续增长,ARPU 企稳回升。2021 年 6 月 MIUI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4.53 亿,持续逐季提升。小米变现能力提升,ARPU 值在结构性的影响下仍呈现环比增长。广告业务的结构性提升带动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继续向上。
5、海外市场中领跑的中国品牌: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 83%,市占率达到 17%,位列全球第二,海外市场强势表现。小米首次在欧洲出货量排名第一,同比增长 70%。小米还在俄罗斯、东南亚等主要国家及市场同样排名第一,并同比实现 100% 以上的增速。海外市场的开拓,使得小米的海外业务已占到总营收的半壁江山。践行全球化,优秀的中国品牌坚持走向海外。
来源:Canalys、海豚投研整理
整体上,此次小米的表现与我们此前的判断《2021,小米 “脱胎换骨” | 海豚投研》,小米基本成功抓住了华为出让市场份额的战略机遇期,在两年前制定的 “手机 +AIOT 双轮驱动、手机双品牌” 战略中,目前双品牌战略似乎已经成功。
手机的成功直接打通了 “互联网软服务” 逻辑,这样即使在游戏和增值表现均不太好的情况下,手机战略成功带动手机毛利提高、互联网广告收入利润双升,而这一趋势会持续支撑小米股价向上攀升。
对于小米 2021 年二季报,海豚君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手机业务一直是小米营收中占比最大的,而毛利率也是偏低的。从第三方机构披露的出货量看,小米二季度出货量进一步提升,超越苹果跻身全球第二手机品牌。在出货量提升的背景下,小米手机业务的产品单价是否有提升?本季度手机业务毛利率会有什么变化?
2、IoT 业务中的电视和笔记本业务在去年表现不太理想,2021 年小米做出调整,陆续发布电视、笔记本等新品。在新品的带动下,小米二季度的 IoT 业务能否企稳回升?
3、互联网服务方面,去年游戏分成比例的影响逐渐褪去。在手机出货量攀升和高端出货加速的情况下,互联网服务能否重回高增速?
4、小米手机份额持续提升,那么小米在销售费用方面是否有较大的投入?造车业务等方面的布局是否对研发等费用有提升?小米二季度费用率具体怎么变化?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海豚君带着这些疑问来财报中寻找答案:
一、小米整体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小米 2021 年第二季度总营收 877.9 亿元,同比增长 64.0%,再超市场预期(841.58 亿元)。智能手机、IoT 和互联网服务的三大业务占比分别 67.3%、23.6% 和 8%,整体占比情况和上季度基本接近。三大业务在本季度环比都实现了一定的增长,IoT 在新品的带动下环比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小米 2021 年第二季度毛利率 17.3%,同比增长 2.9pct,环比下滑 1.1pct。从各业务来看,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上升并创历史新高,而智能手机和 IoT 业务的毛利率环比有所下滑。由于硬件业务的收入占比较大,公司整体毛利率变化受硬件端影响更大。硬件端出现毛利率的环比下滑,有部分受 618 等促销让利影响。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二、智能手机业务:出货量新高,毛利率站上新平台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总营收 591 亿元,同比增长 86.8%,环比增长 14.8%,营收占比达到 67.3%,仍是小米所有业务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增长强劲,收入和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小米持续推进双品牌策略,2021 年高端智能手机产品已经发布了小米 11 Pro、小米 11 Ultra、小米 MIX FOLD 等。2021 年上半年,小米中高端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 1200 万台(2020 年全年 1000 万台)。
注:中高端手机指中国大陆地区 3000 元以上以及海外地区 300 欧元以上的手机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智能手机的量价进行分拆,本季度智能手机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量的提升:
量: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 5290 万台,同比增长 86.9%,季度出货量情况和此前第三方统计数据基本符合。小米的季度出货量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 5000 万台。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价: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均价 1117 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 7.2%。随着小米中高端机的推出,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均价整体呈现向上提升的态势。本季小米的出货均价 1117 元,接近历史最高季度出货价水位。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毛利 69.9 亿元,同比增长 205.4%,环比增长 5.4%。在公司毛利中的占比达到 46.2%。第二季度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 11.8%,同比增长 4.6pct,环比下滑 1.1pct。本季中由于 618 等节日,小米增加了促销力度,使得毛利率环比有所下滑。
同时也能注意到,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从 2020 年第四季度达到 10.5% 以后,已经连续 3 个季度达到双位数,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已经站上了新的台阶。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三、IoT 业务:新品带动增速,毛利率平稳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 IoT 业务总营收 207.3 亿元,同比增长 35.9%,环比增长 13.7%,营收占比达到 23.6%。 小米 IoT 业务在新产品的带动下,继续表现强劲,增速在经历 2020 年的相对低谷后重回高增长。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小米主要 IoT 产品中涵盖电视和笔记本,2021 年第二季度主要 IoT 产品业务实现营收 60 亿元,同比增长 25%,在 IoT 业务中占比 28.9%。笔记本和电视新品的发布,带动了小米该业务在上半年实现止跌回升,但 25% 的季度增速仍落后于整体 IoT 的增速。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视全球出货量超过 250 万台,全球前五,并在中国大陆地区连续 10 个季度稳居第一。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小米其他 IoT 产品业务在 2021 年二季度实现营收 147.3 亿元,同比增长 41%,环比增长 16.5%。主要由于空调、电动滑板车等产品销售的增长。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 IoT 业务毛利 27.4 亿元,同比增长 57.8%,环比增长 3.4%。在公司毛利中的占比 18.1%。第二季度 IoT 业务的毛利率 13.2%,同比增长 1.8pct,环比下滑 1.3pct。IoT 季度毛利率水平基本维持在历史波动区间,第二季度毛利率的环比下滑部分是 618 等促销的结果。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四、互联网服务:用户数持续增长,ARPU 企稳回升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总营收 70.3 亿元,同比增长 19.1%,环比增长 7%,在公司总营收占比 8%。 互联网服务营收逐季提升,再创历史新高,业务同比增速加快。
看互联网服务各分项情况:
1)广告服务:互联网服务的最大组成部分。第二季度小米广告服务收入 45 亿元,创单季历史,同时更取得了 46.2% 的同比增速。广告业务经历疫情的低谷后,有望重新回增长;
2)游戏收入:游戏分成影响逐渐弱化。第二季度小米游戏收入 9 亿元,同比下降 10.7%。主要由于去年较高基数和游戏分成条例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游戏分成条例从 2020 年第三季度开始影响,所以 2021 年下半年影响弱化;
3)其他增值业务:第二季度小米其他增值业务收入 16 亿元,同比下降 10.3%。主要由于公司继续强化风控,主动管理金融科技业务规模。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互联网的量价进行分拆,本季度互联网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 MIUI 用户数的提升:
MIUI 用户数:截止 2021 年 6 月,MIUI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4.53 亿,同比增长 32.1%。随着小米硬件出货的增长,MIUI 用户数呈现逐季增长的趋势。从同比增速看,疫情后 MIUI 用户数的增长表现逐季加快。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ARPU 值:结合 MIUI 用户数,测算单季度的 ARPU 值变化情况。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 ARPU 值为 15.5 元,同比下降 10%,环比还微增 0.3%。
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构成分国内和海外两部分,而国内 ARPU 值远高于海外 ARPU 值。由于小米在海外出货的剧增,海外 MIUI 用户数增长较快,季度 ARPU 值的同比下降主要是结构性原因造成。此外本季度 ARPU 值在环比上呈现微增表明在结构性影响下,小米的变现能力仍有提升。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 52.1 亿元,同比增长 46.5%,环比增长 9.7%。在公司毛利中的占比 34.4%。第二季度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已经高达 74.1%,同比提升了 13.7 个百分点。
互联网服务季度毛利率水平再创新高,主要是由于互联网服务业务中的结构变化。广告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高,而其他增值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低。随着广告业务的增长,在互联网服务中的占比提升,带动整个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上移,从 60% 多水位提升至 70% 以上。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五、海外市场:用户增长迅猛,海外变现加快
2021 年第二季度小米海外收入 436 亿元,同比增长 81.5%,环比增长 16.6%,在公司总营收占比 49.7%。 小米海外市场收入增速强劲,整体占比进一步提升至将近 50%。从收入的地区结构看,小米一直坚持品牌出海,已经是全球化公司,局部市场扰动的风险减弱。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持续多年的品牌出海,给小米积累了众多的用户。小米不仅在国内品牌知名度很高,并且在全球有更多的用户。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已经有 4 亿多的 MIUI 用户,其中大陆 MIUI 用户有 1.24 亿,稳步上升再次突破 1.2 亿。同时小米 MIUI 用户在海外更是拥有惊人的 3.3 亿,将近 3 倍于大陆用户,同比增长 41%。
由于海外用户 ARPU 相对较低,海外 MIUI 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性拉低了公司整体的 ARPU 值。经测算,二季度小米国内用户 ARPU 值 47.9 元,基本维持在 48 元左右的水位;二季度小米海外用户 ARPU 值 3.34 元,同比增长 57.1%,环比增长 13.7%。
海外 ARPU 值的提升,体现着海外变现潜力的兑现。3.34 元的单季度海外 ARPU 值也创了历史新高,随着欧洲等市场的开拓和高端机的提升,海外 ARPU 有望进一步向上。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六、费用及业绩情况:费用端良好控制,业绩再超预期
2021 年二季度小米三费合计 99 亿元,同比增长 64.4%,环比增长 21.2%,占营收的 11.3%。三费方面的提升主要来自于销售费用的增长,主要是受海外市场增长以及 618 节日的促销影响。
1)研发费用:本季度 30.6 亿元,同比增长 56.5%,环比增长 1.7%,占营收的 3.5%。整体占比平稳,主要用于研发人员薪酬及研发项目增加;
2)销售费用:本季度 56.8 亿元,同比增长 76.2%,环比增长 36.4%,占营收的 6.5%。其中宣传与广告开支 21 亿元,同比增长 95.2%,主要为提高公司品牌认知的市场活动。包装与运输开支 14 亿元,同比增长 59.5%,主要用于境外业务的扩张。销售费用增长明显,营收占比提升 1.1pct,主要由于海外市场强劲增长和中国大陆 618 购物节的促销;
3)管理费用:本季度 11.5 亿元,同比增长 37.5%,环比增长 16.5%,占营收的 1.3%。整体占比平稳,增长主要来源于行政管理人员薪酬增加。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2021 年二季度小米整体毛利率 17.3%,环比下降 1.1pct,主要受 618 电商购物促销等因素对硬件端的毛利率有所影响,但整体仍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公司高毛利广告业务占比的提升以及中高端机型的出货增长,显著提升公司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水平。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2021 年二季度经调整后的净利润 63.2 亿元,大超市场预期的 54.8 亿元,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营收和毛利率双双超预期,奠定业绩超预期的基础。费用端的良好控制,再一次呈现优异的业绩。
来源:公司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此处结束>
其他小米相关文章,请点击:
财报季
2021 年 5 月 26 日财报点评《战绩显赫,小米要来戴维斯双击?》
2021 年 3 月 25 日电话会《缺芯、互联网/IoT 龟速、造车?小米是这么回答的!》
2021 年 3 月 24 日财报点评《预期差大到令人怀疑人生,小米到底怎么回事?》
2021 年 5 月 26 日《小米集团 (1810.HK) 2021 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
2021 年 8 月 25 日《小米集团 (1810.HK) 2021 年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
深度
2021 年 6 月 11 日《2021,小米 “脱胎换骨” | 海豚投研》
2021 年 3 月 16 日《海豚投研 | 峰回路转,小米终于要摆脱霉运了?》
直播
2021 年 8 月 10 日《2021 雷军年度演讲》
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 DAY2》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