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百倍大牛股,舜宇做对了什么?
$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
手机产业链的制造厂,给人的印象都是劳动力密集的苦生意。特别在手机市场进入稳态后,市场对手机产业链公司感觉 “索然无味”。而在香港市场上,却有家手机产业链公司的市值在 10 年内成长了 100 倍。
从 2011 年初的 20 亿港币成长至现在 2000 多亿港币,这么炸裂的表现背后,投资者为什么会对舜宇光学如此充满信心?
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对于舜宇光学的个股研究,海豚君本篇在于阐述舜宇光学 “十年 10 倍” 的成长过程、舜宇光学在手机和汽车领域的业务发展情况,主要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舜宇光学如何实现十年 10 倍的跨越式增长?
2、舜宇光学的手机业务,如何在手机市场下滑的大背景下实现高增长?
3、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舜宇光学如何受益?
一、舜宇光学的成长:十年 10 倍的跨越式增长
舜宇集团创立于 1984 年,公司在创立初期仅有 4 间厂房、6 万元贷款和 8 名高中学历的员工,而今已经成为营收体量近 400 亿的全球知名光学企业。
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十年 10 倍的跨越式增长速度。集团销售额从 19 万元到 1 亿元用了 10 年,从 1 亿元到 10 亿元用了 11 年,从 10 亿元到 100 亿元用了 9 年。
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舜宇光学能实现持续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1)1990-2000 期间,对照相机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从光学仪器切入了照相机镜片和镜头领域;
2)2000-2010 期间,再一次把握手机光学赛道,开始布局手机摄像头模组和镜头领域;
3)2010-2020 期间,享受到智能手机兴起的浪潮,并开始布局车载镜头、安防、AR/VR等多领域布局。
舜宇光学从 2004 年开始 “名配角” 战略,坚持围绕国际知名客户进行合作和服务。目前公司主要客户有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三星、索尼、松下和卡尔蔡司等,2020 年在手机镜头领域出货量也超越大立光达到全球第一。汽车领域,通过与国际 Tier 1 厂商的合作,公司在车载镜头领域长期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
在对公司的下游领域分析上,通过 2021 上半年舜宇光学的营收构成看,移动电话相关产品的营收占比接近八成,仍然是公司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车相关产品的营收占比有较快的成长,达到了 8.14%。所以,对公司业务的分析,主要从手机和汽车两个领域进行。
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二、手机:光学创新的东风下,舜宇的硬实力
舜宇光学的手机相关产品收入从 2016 年的 121 亿元成长至 2020 年的 320 亿元,5 年时间成长了将近三倍,持续占据公司八成的收入来源。
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舜宇光学手机业务的定位在光学领域进行耕耘,围绕手机摄像头进行研发和生产。手机摄像头由 CIS 芯片、镜头、VCM 马达等方面组成。
从价值量来看,舜宇光学的产品主要以摄像头镜头和摄像头模组两部分,价值量占比大约在 40% 左右。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海豚投研
舜宇光学的手机摄像头业务主要载体在手机上,由于智能手机在经历 2010-2015 年的渗透率提升期后,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趋于稳定。
2015-2020 年期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基本维持在 13-14 亿台左右的出货量,出货量停滞,而舜宇光学的手机业务却获得了近 3 倍的成长。
来源:IDC,海豚投研
既然手机出货量已成稳态,那手机业务量的空间是不是没有了呢?手机市场出货量保持稳定,不代表手机摄像头趋于稳态。
单台手机使用摄像头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多摄手机在用户中的普及,带来摄像头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根据 Counterponit 的数据,全球单台手机的摄像头搭载数目从 2015 年的 2 颗上升至 2020 年的 3.7 颗,复合增速达到 13%。结合手机出货量情况,整个手机摄像头市场的出货量从 28.74 亿颗,5 年的时间成长至 47.80 亿颗。
从手机摄像头的变化趋势看,全球单台手机平均摄像头数目有望继续提升。至 2020 年全球三摄 + 四摄的合计出货量占比已经达到 57%,三摄和四摄手机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有望进一步提升手机摄像头市场的容量,相比目前现状——后置二至三摄,还有一定成长空间。
来源:Counterpoint,海豚投研
手机多摄化给行业带来量的增长之下,摄像头模块在单部手机中的价值也在提升。以 iPhone 的 BOM 表为例,摄像头部件的价值占比从初代的 3.9% 已经提升至 10% 以上,单台手机中的价值量更是从不到 10 美元提升至 50 美元以上。
来源:Yole,IHS,海豚投研
光学创新不断,后置摄像头的分辨率更是在近几年实现了跃升。在 2018 年前,整个手机市场基本停留在 3200 万像素以下的市场。从 2018 年开始,市场明显提升对高像素产品的需求。具有 4800 万及以上像素的手机大幅度出货(下图深红色区域),直接带动了摄像头高端产品的出货,在价的维度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整体空间。
来源:Counterpoint,海豚投研
2.1 手机镜头:
手机端的光学创新,推动公司手机镜头迎来强劲增长。舜宇光学手机镜头出货量从 2017 年的 6 亿颗年出货量成长至 2020 年的 15 亿颗年出货量,复合增速高达 36%。公司并在 2020 年以 15 亿颗的全年出货量超越台湾上市公司大立光,成为全球手机镜头出货最多的企业。
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从本次光学创新入手分析,最明显的是从多摄和高像素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其中多摄的增加,直接带动了镜头数目需求的增长,而高像素是怎么拉动手机镜头的呢?
这是因为,更高的像素需要更多的驱动镜头片数。现阶段手机镜头层次已有 5、6 向 7、8 层方向升级,像素升级也将提升镜头层数(“P 数”)规格。根据产业链预估看,5P-6P-7P 的升级,在适应不同像素要求的情况下,也能显著提升产品的价格水平。
来源:产业链预估,滤光片,海豚投研
材料创新上,玻塑混合可能成为新方向,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高像素摄像头市场份额的提升,提升了高 P 镜头的需求。然而随着手机摄像头像素升级、光圈变大,原本的塑料镜头在成像清晰度、失真率等光学性能方面有瓶颈。
对塑料和玻璃做折射率实验中,可以发现塑料虽然能实现 1.6 左右的 HRI 高折射率,但是阿贝数较低,色差矫正能力较弱,整体玻璃的上限更高。简单来说,就是玻璃折射率更高,色差更低,是更好的镜头材料。
来源:海豚投研整理
由于之前塑料具有易生产和低成本的优势,成为了市场的主流。玻塑混合镜头的出现,在玻璃镜头和塑料镜头中,有望成为像素升级过程中的一个方向。从实现效果上去替代,1 片玻璃镜片加 5 片塑料镜片/2 片玻璃镜片加 3 片塑料镜片,可以替代 7P 镜头功能。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海豚投研
在手机镜头市场,舜宇光学做得怎么样呢?从出货量和技术能力两方面看:
1)出货量:市场第一。根据旭日大数据对主要镜头厂商的出货量统计,舜宇光学的出货量在全球主要手机镜头厂商中处于第一的位置,其占有率已经达到 24%。在超越大立光后,进一步拉开了领先优势。
来源:旭日大数据,海豚投研
2)技术能力:多 P 镜头和玻塑镜头双布局
舜宇光学在多 P 技术方向上持续推进,8P 镜头研发完成。公司涉足手机镜头领域后,一直进行光学创新的研究。从 300 万/500 万像素(3-5MP)开始,陆续突破了 16MP、32MP、48MP、64MP 和 1 亿像素的摄像头。目前公司最新的 8P 镜头研发完成,保持行业一流的研发能力,在技术上不断追赶大立光,目前大立光在技术上领先 1-2 年。
来源:海豚投研整理
公司在高像素趋势下,不仅在多 P 方向不断研发,并同时继续布局玻塑混合镜头。舜宇光学在 10 年前已开始对玻塑混合镜头的布局,2012 年舜宇成功研发首款玻塑混合前视镜头并完成量产,目前 2MP 的玻塑混合镜头(主要用于车载)已经研发完成。
2.2 手机摄像模组:
手机端的光学创新,在带动镜头的同时,也加快了模组的出货速度。舜宇光学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从 2017 年的 3.25 亿年出货量成长至 2020 年的 5.93 亿年出货量,复合增速高达 22%,同样高于整体行业增速。
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模组市场相对比较分散,主要是由于行业门槛较低、竞争比较激烈。而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对模组封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要求的提升,加剧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舜宇光学在出货量上排 top 2,处于市场第一梯队。
来源:Sigmaintell,海豚投研
对于摄像头模组封装技术中,目前有 CSP、COB、MOB 和 FC 等封装方式。对比各种形式的技术情况:
1)CSP:主要是小厂商采用。优势在于制造设备的成本较低,但弊端也明显在于只适用于 2M 等低像素产品,且封装成本相对较高;
2)COB:市场主流厂商。和 CSP 相比的优势在于产品适用面和封装价格,可以封装 5M 及以上的摄像头,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同时 COB 封装的制造设备成本比较高,也需要很高的洁净度条件;
3)MOB/MOC:舜宇自研的技术。MOB 的技术和 COB 技术都需要较高的设备投入,同样也能获得较低的封装成本。但 MOB 技术比 COB 的优势在于,封装环节所需要的洁净度要求较低,并且还能获得更低的模组厚度;
4)FC:主要用于苹果。FC 的优势确实能得到最优质的产品,但同时对生产线有了更高的要求。一般 FC 的设备投资额比 COB 高约 40%,且由于定制化产线的情况,受客户变化影响很大。
来源:海豚投研整理
舜宇光学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自主研发 MOB、MOC 技术,缩小厚度和面积、提升稳定性和散热能力。三代 MOC 技术更是能模组高度再下降,率先实现最薄摄像头的量产。
MOB 技术:封装部将电路元件(电容、电阻等)包裹在内,在减少电路器件上粉尘污染的同时,也增加了封装部内部空间,整体减小了模组的宽度。
来源:公司资料,海豚投研
舜宇在摄像头模组领域,除了在封装技术的自研外,还在用途做横向的拓展。目前公司在摄像头模组领域已经布局了光学变焦模组、双摄模组、光学防抖模组、PDAF 模组、自动对焦模组和固定对焦模组。2020 年舜宇完成了连续变焦、芯片防抖等多种模组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实现了利用 MOB/MOC II 技术实现云台防抖摄像模组的量产。
来源:公司资料,海豚投研
三、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舜宇的先发优势
舜宇光学的汽车相关产品收入 2021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6.14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 72.4%,营收占比从 4.96% 上升至 8.14%。由于汽车业务的高速增长,公司从 2021 年上半年开始进行单独披露。
来源: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摄像头作为汽车视觉的输入端口,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进,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汽车智能化下的摄像作用,和原有的汽车摄像大为不同。
1)原传统汽车情况:摄像头主要用于行车记录和倒车影响,承担被动安全的作用;
2)汽车智能化下情况:摄像头起主动安全的作用。通过前视、环视、后视、侧视和内置的全方位的布局,以实现安全预警、盲点监测、疲劳提醒等功能。
在汽车智能化的推动下,摄像头的使用数目有了明显的增加。原传统汽车情况下,由于只要实现被动安全的作用,一般摄像头数目在 3-5 个;而现在汽车智能化的摄像头数目需要 10+ 个数目(例:蔚来有 11 个,小鹏 14 个)。从单车摄像头数目上,汽车智能化下有了明显的提升。
资料: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在汽车市场上,舜宇在车载镜头领域已经连续多年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领先的行业地位有望给公司在汽车智能化上带来先发优势。舜宇光学的年汽车镜头出货量从 2017 年的 3100 万件增长至 2020 年的 5600 万件,复合增速 21%。
资料:公司公告,海豚投研
在全球车载镜头市场中,舜宇光学长期占据 30% 以上份额,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奥托立夫、博世、大陆集团等 Tier 1 厂商,舜宇通过 Tier 1 厂商成功切入宝马、戴姆勒、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厂商。
资料:ICV Tank,海豚投研
舜宇光学车载业务的布局很广,其产品有后视镜头、红外车载镜头、前视镜头、内视镜头、电子后视镜头和环视镜头等,可以适用于汽车智能化下的多种场景。
2020 年公司 2MP 玻塑混合前视车载镜头研发成功,8MP 的全玻前视摄像头实现量产交付。在汽车智能化的推进下,车载摄像头也将向着高像素和高品质演进,公司在份额和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有望享受汽车智能化的红利。
四、总结
前瞻的行业布局,带来了十年 10 倍的增长奇迹。90 年代布局照相机,21 世纪初布局手机,再一个十年布局汽车。每一次行业的兴起,舜宇光学都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享受到了行业成长的红利,也造就了公司每十年增长 10 倍的成长奇迹。
手机端的光学创新浪潮中,舜宇证明自身的硬实力。手机对摄像品质要求的追求,掀起了光学创新的浪潮。舜宇光学在大浪潮中,持续进行研发和生产的投入,积累自身的技术实力。在实现 7P 量产后,又完成了 8P 的研发工作。2020 年舜宇光学的手机镜头出货量达 15 亿颗,超越大立光成为全球第一。
汽车端的智能化大趋势,舜宇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汽车智能化的推进,使得摄像头在汽车中的功能从被动安全转向主动安全,从而迎来了单车搭载量的大幅度上升。在车载镜头领域,舜宇出货量长期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并遥遥领先于同行。
在主动安全领域,舜宇的产品已经涵盖后视镜头、红外车载镜头、前视镜头、内视镜头、电子后视镜头和环视镜头等领域。先发优势下,舜宇有望再次享受汽车智能化的红利。
下篇海豚君将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舜宇光学的成长空间如何看待” 以及 “舜宇光学的投资价值怎么样?”。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