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 吉利最新跟踪(电话会纪要)

$吉利汽车(00175.HK)

一、几何相关

2021 年 11 月交付 8000+,争取 12 月份过万。12 月份数据应该不错,至少前面两周是非常不错的

Q:EV 上,几何销量指引蛮积极?

A:几何过去 2 年表现不好,但今年的趋势要看到,上半年 2w 多台,下半年是成倍增加的,12 月份就冲击万辆了。

车是好车,之前问题主要是资源匹配等一些问题。

明年的销量来源:回归 C 端,不能过度依赖 B 端;所以会有 C 端设计语言/价格的车上来,定位和比亚迪海洋系列、欧拉好猫差不多,定位 8-9 万。

几何 A/C 也会有内饰和车机当面的大的改进。

几何会在 23 年开始正式使用浩瀚架构,定位 20w 以下,对吉利的电动化非常重要

二、极氪相关

交付、问题处理都是有实质性进展的。2021 年 11 月交付 2012 台,软件方面的问题也在 11 月份开始了 OTA 的推送,包括导航、360 环视、蓝牙钥匙,12 月份还有一次更大的 OTA 升级推送,不仅包括对 BUG 的处理,也包括自动驾驶的功能推送

Q:极氪 2022 年车型规划、产能规划、销量规划?

A:销量规划 1 月份会出来,应该会激动人心,今年 7000 台的目标没变

2022 年 2 款:001 的性能版、MPV(9 月底,10 月初)

产能单班 18w,双班 30 万台,主要是供应链,明年供应链也会有一定挑战

极氪 2021 年交付量目标 7000 台,意味着 12 月 4000+

三、车型规划(含雷神动力规划)

Q:车型规划?

A:2025 年整车的产品规划,重点产品的思路。

整体思路是做减法,精简产品,更多地推出高质量产品。更加聚焦主流市场的竞争,合资品牌占据国内 60% 的市场份额,拿回来一些,都是够满足我们的产能利用率、规模效应的。

吉利:2021 年中国星,CMA 平台,3 款车,将来还有 1 款 SUV,明年推出,大型 SUV,SX11,9 月份推出,3-4w 的销量预期;还会有 2 款轿车,共 6 款车型,另外会增加动力选择;

第四代帝豪,入门级车型,BMA 车型,双缤也是 BMA;BMA 的责任主要是其他一些车型的研发;

女性市场也会进入,但不会成为主流,例如 ICON;

领克:2023 年再推 2 款 SUV,基本就全面了,2025 年之前主要就是迭代和动力选择的丰富;

几何:23 年全年使用浩瀚架构,价格和极氪会有明显区分;

Q:明年插混车可能就不再享受政策红利,比亚迪和长城已经在抢占市场,公司还在宣传阶段?

A:政策宏观有确定性,微观上还有一些不确定性。1 款 HEV,5 款 PHEV。

  • HEV 车型就是 12 月底开售的星越 L,星越 L 还有 5w 多台的订单(都是燃油车车型),HEV 车型价格也会非常有竞争力,交付在春节后,2-3 月份
  • 帝豪 L PHEV 轿车,5-6 月推出(保守 6 月份)。比亚迪秦 Plus 供不应求,我们的销售模式也会类似,量会不错。
  • 星越 L PHEV SUV,8 月份
  • 领克 01 PHEV,8 月份
  • 领克 05 PHEV,8 月份
  • 领克 09 PHEV,9 月底-10 月初

雷神动力大家都很关注成本和定价,大部分硬件是我们自研自产的,电池也是和欣旺达一起合作的,电池包会用到兄弟公司的产能。动力总成是整车的一部分,我们还是要关注整车成本。雷神动力大部分都是基于 CMA 车型,这些车型本身盈利能力就还不错,所以整体的竞争力还可以,销量利润我们都很有信心。

定价策略:两种不同的动力,两种不同的战略打发,帝豪应该是以油电平价的策略为主,领克 09 有 3w+ 的在手订单,这是 30w 元 + 的车型,30% 的插混,这些车主对价格不是很敏感

四、2022 年的亮点

吉利整体目标:每年环比 20% 的增长,2022 年就是 170 万辆

1、新能源占比提升 18%-20%,相比今年个位数占比有不少提升,6 款车推向市场

纯电,几何 12 月底破万,2022 年全年 18 万辆

2、结构提升。

中国星系列占比提升到 28%,CMA 架构的车会在 2022 年超过 40%,意味着更好的盈利能力

CMA+BMA 合计占比会超过 70%

3、智能化

GEEA2.0 已经搭载在星越 L、领克 09 上,体验有不少提升,明年会有更多车型搭载

4、出口

领克正式进入西欧,今年交付 1w+。明年 3W+,整个海外规划 16-17w

五、管理层变动带来的影响

Q:3 月 23 日管理层做了大的变更,能否介绍一下内部的组织、文化、激励、方法论层面的变化?

A:(1)几何的大变化;(2)研发体系:成立了几何研究院,单独的,原先是在吉利研究员下面的;(3)技术路径:目标明确,电动车 + 智软方面,智软方面成立了多个细分的研发工作;(4)设计理念的变化:每一个研究院都成立了产品部,自下而上的设计理念,而不是之前的自上而下的理念;(5)组织:人员组成方面任用了一批年轻人担任重要管理岗位、敏捷组织及时解决眼前问题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