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与魅族联姻,能否补足智能化短板?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2022 年 1 月 21 日,市场传闻吉利欲收购手机厂商魅族,双方均以 “不予置评” 的态度回应。智能化趋势将手机和汽车两个本来相差较远的两个行业联系到了一起,如今手机厂商造车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但汽车厂商造手机却还有点新鲜,如何看待吉利收购魅族造手机一事呢?海豚君做如下简评:

【1】事情进展

2021 年 9 月,吉利进军手机业务的传闻在行业内持续发酵,以李书福创办的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标志,吉利正式宣布进入手机领域。

2022 年 1 月传闻收购魅族,是进军手机领域的一种方式,但收购主体、定价等都还不明确;

【2】吉利为什么要做手机?

手机已经是一片红海,存量市场,并且格局稳定,吉利选择此时进入手机领域,意图并非要与手机厂商硬刚,抢夺手机市场份额,也不是对手机厂商造车的情绪反击,海豚君认为可能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智能车是 “四个轮子 + 一部超级手机”,不论是近在眼前的智能座舱,还是未来的智能驾驶,汽车行业的增量在于 “一部超级手机”,强调的是汽车的软硬一体化,吉利汽车的硬件制造能力足够强,需要补足软件方面的能力和软硬一体化的能力,魅族在手机领域做得不成功,但多少可以借鉴一些基础能力和经验;

星纪时代(手机业务运营主体)的法人代表沈子瑜同时是亿咖通的 CEO,亿咖通科技是吉利集团 2016 年成立的汽车智能化科技公司,属于传统主机厂中的具备影响力的智能化科技公司,当前核心产品包括车载芯片、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等,其中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积淀较深,有成熟的产品,例如 GUKI 和银河 OS 系统。手机业务和汽车智能业务核心人员重叠,印证吉利造手机的目的和汽车智能化紧密相关;

李书福也曾表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3】魅族手机现状

根据 CINNO 的统计,魅族在 2020 年单季度的销量已经下降到 20-40 万台,推测全年也仅有 100 多万台的出货。和公司在 2016 年高光时的 2200 万台相比,降幅高达 90% 以上。原本在 2016 年魅族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将近 5%,接近国内一线手机梯队。然而随后并不成功的高端化战略,拖垮了魅族前进的脚步;

【4】魅族能给吉利提供什么?

魅族由于不成功的高端化战略,造成库存的同时也丢失了很多渠道商,所以魅族并不能给吉利线下渠道价值。那么魅族给吉利能提供什么呢?魅族在 2011 年发布第一款手机-M8,当时 2 个月销量 10 万台,一炮而红。魅族聚焦手机已经有 10 年以上,能给吉利的手机业务在手机软硬一体化能增添经验。而在吉利进军手机领域,获取经验的最快方式便是通过收购,而今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品牌可供选择。当下的魅族,或许成为吉利进军手机的一条 “捷径”。

极氪作为吉利转型的头牌,承担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使命,但当前消费者对极氪最大的诟病就是车机系统的卡顿,也许收购手机厂商能够帮助吉利改善车机方面的问题、增强吉利汽车的智能化程度。

【5】收购魅族对吉利的影响判断

目前并未明确收购主体,如果收购主体是吉利集团,则基本不影响港股上市主体的财务指标;

对于收购主体,短期内对盈利是拖累的,长期是否能如吉利所想,强化护城河,需要进一步关注更具体的业务规划以及手机汽车业务的协同。

结论:吉利收购魅族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软硬一体化的能力,进而造好车,但收购魅族能否达到 “造好车” 的目的尚未可知

$吉利汽车(00175.HK) $小米集团-W(01810.HK) $苹果(AAPL.US) $特斯拉(TSLA.US) $比亚迪股份(01211.HK)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