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
2024.12.02 07:15

新能源车企 11 月销量出炉!小鹏首破 3 万,零跑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12 月 2 日,港股汽车股上涨。截至发稿前,$广汽集团 (02238.HK) 大涨 24.50%,$东风集团股份 (00489.HK) 上涨 8.57%,$北京汽车 (01958.HK) 涨 7.59%,$小鹏汽车-W(09868.HK) 涨 5.27%,涨 4.18%,比亚迪股份(01211.HK)涨 2.76%,长城汽车(02333.HK)涨 2.88%,蔚来-SW(09866.HK)、零跑汽车(09863.HK)等纷纷上扬。

消息面上,12 月 1 日,多家新能源品牌 11 月 “成绩单” 如约而至!

根据已公布数据,得益于 “两新” 政策驱动,加上 “双 11” 的活动促销,11 月的新能源车市延续 10 月以来的较高景气度,多家车企单月销量创新高,部分品牌甚至已提前完成全年交付目标。

具体来看,造车新势力方面,理想汽车 11 月交付新车 48740 辆,同比增长 18.79%,环比下降 5.25%,已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但依然占据造车新势力交付榜首。

据悉,为冲刺年底销量,11 月 29 日,理想汽车宣布年底限时 0 息政策,即日起至 12 月 31 日期间,购买理想 L 系列和理想 MEGA 的用户,可享受最低首付金额 3 年 0 息金融方案。

位列第二的是零跑汽车,11 月势头猛进,交付量达 40169 辆,同比增长 117.04%,首次突破 4 万辆,创历史新高;1-11 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 251207 辆新车,同比增长 100.11%,已经提前完成 2024 年 25 万辆的销量目标。

小鹏汽车方面11 月交付量同样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 3 万辆,达 30895 辆,同比增长 54.16%,环比增长 29.18%。这主要归功于小鹏 MONA M03,其上市 3 个月以来交付连续过万辆。小鹏 P7+ 上市即热销,发布 23 天交付量已超过 7000 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预计,该车型在 12 月交付量将超万辆。

蔚来汽车销量也表现也相对稳健,11 月,该公司交付新车 20575 辆,已连续 7 个月销量突破 2 万辆,同比增长 28.92%,环比下滑 1.91%。

至于哪吒汽车,其正处于漩涡中,迄今仍未披露月度交付数据,目前正竭力寻求外部资源,以尽快实现供应链的稳定运营。

除了造车新势力之外,传统车企参与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11 月成绩单,整体也呈现出显著的上涨态势。

其中,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继续一骑绝尘,11 月销售 50.68 万辆,同比增长 67.87%,环比增长 0.83%。今年累计销量已达 375.73 万辆,同比增长 40.02%,已达其年初设定的 360 万辆至 400 万辆的销量目标。

作为华为深度赋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赛力斯新能源汽车 11 月销量达 36842 辆,同比增长 54.58%。

此外,广汽埃安 11 月份销量达到 42301 辆,同比、环比均实现正增长。深蓝汽车、极氪汽车、岚图汽车也都公布了 11 月交付数据。其中,深蓝交付 36026 辆,同比增长 122.97%;极氪 11 月销售 27011 辆,同比增长 106.13%;岚图 11 月交付 10856 辆,同比增长 54.95%。

小米汽车方面,11 月小米 SU7 交付超 2 万辆,已连续两个月破 2 万辆。据悉,小米全年交付将冲刺 13 万辆的新目标。

随着岁末的临近,车市迎来 “收官之战”,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抓住最后的机会,加大促销力度,向年度目标发起最后的冲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年末临近,汽车市场热度持续升温。车企及经销商全力冲刺销售目标,加大促销力度、加快销售节奏,以促进销量提升。另外,本轮报废更新及以旧换新政策将在 12 月底结束,加之春节提前至 1 月份,预计 12 月 “翘尾行情” 较为突出。

交银国际此前也表示,随着全国各省市升级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叠加第四季本就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旺季,该行预计第四季新能源车销量表现仍有望实现同比高增。

作者:瓶子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