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大幅减亏,快手全面盈利的好日子要来了?

出 品 | 异观财经

作 者 | 鬼神前鬼

异观财经消息,3 月 29 日,快手发布了 2022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报告。不得不说,快手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喜报,作为快手投资者的我,看到快手的几个关键数据均保持增长,着实让我心生喜悦,在持续削减营销费用的情况下,用户规模保持增长,国内业务实现全年盈利,那么,快手全面盈利的好日子是不是要来了呢?

财报发布的当天,异观财经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快评,今天就来写写相对深度的分析,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事实上,抖音和快手作为国内两大短视频平台,似乎抖音的声量一直都比快手要高,自快手上市以来,快手在二级市场上的关注度似乎并不是很高,如果把抖音和快手拿来对比,从外界的声音来看,不看好快手者居多,这样的情况出现,某种程度与大众对快手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有关。

如今的快手到底是怎样的一家公司,与你印象中的公司一样吗?

用户大多来自下沉市场的快手,用户规模增长不乐观?

众所周知,快手是从下沉市场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众人的普遍认知中,快手用户也大多来自下沉市场,而下沉市场用户快手能覆盖的基本都覆盖了,因此快手用户增长面临重大挑战,同时,面对抖音这一强大对手,快手想要覆盖一、二线市场用户,恐怕更难。

但与上面这一普遍认知不同的是,快手应用的用户规模保持了持续的增长,在 2022 年 Q4 突破历史新高,平均 DAU 同比增长 13.3% 达 3.66 亿,平均 MAU 同比增长 10.7% 达 6.4 亿,同比净增 620 万,超过上一季度 531 万的净增。互相关注的用户对数达 267 亿对,同比增长 63.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 94.8%。对比这一数据,以及快手用户规模保持增长的态势,快手在用户规模方面未来还有不错的上涨空间。

此外,四季度,快手应用每位日活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也在增长,从上年同期的 118.9 分钟,同比增长 12.6% 至 133.9 分钟,使用时长的增长,说明应用平台用户的黏性越来越强。

(制图/异观财经;数据/快手财报)

从上图看出,虽然用户黏性在四季度出现了环比回落,但依旧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位置。

值得关注的是,快手应用用户增长是在持续控制营销费用的前提下实现的。四季度,快手营销开支同比减少 5% 至 97 亿元,已连续四个季度大幅压缩营销开支,2022 年前三个季度,营销开支分别同比减少 19%、22% 和 17%。

(制图/异观财经;数据/快手财报)

用户增长如果不靠营销买量,那么最终能吸引、留存用户,并愿意让用户花费更多时间在平台上,最本质、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丰富多元的优质内容。用户增长方面,重点要关注快手创作者生态建设,如何帮助创作者变现,如何帮助创作者创作更多优质内容。

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碎片化的娱乐消遣时间催生了短剧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而在短剧观看的群体中,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也非常之多。快手短剧则能很好的帮快手触达和吸引一、二线城市用户。

数据显示,快手短剧日活用户目前已超 2.6 亿,截至 2022 年末,星芒短剧的总播放量已达 500 亿 +,年内播放量破亿的星芒短剧超 100 部。

亏损的快手,商业化能力被低估了吗?

快手一直以来被诟病的就是持续的亏损。如今的快手在大幅减亏,2022 年全年,快手国内业务在经营层面实现盈利,经营利润达 1.92 亿元,集团经调整后 EBITDA 也实现转正,达 18.1 亿元。2021 年同期,国内业务经营亏损为 86.8 亿元。

简单通俗来看,目前快手受到海外业务拖累,尚未实现全面盈利,我们假设下一家,如果快手想做一个盈利的公司,那么直接砍掉海外业务就实现。快手为什么不这么做呢?目前中国企业出海也是趋势,因此快手不可能放弃海外市场。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TikTok 在海外发展面临的种种形势,相信也为快手敲响了警钟,未来快手在海外业务的推进需要更加谨慎,当然,相信聚焦国内业务同时,快手海外业务也会执行降本增效的策略。年报显示,快手海外业务的经营亏损也在同比大幅收窄,2022 全年海外业务经营亏损同比收窄 45%。

快手能否实现最终实现全面盈利,其商业化空间还有多大?

营收方面,快手 2022 全年总营收同比增长 16.2% 至 942 亿元,增速超越彭博市场一致预期的 14.8%。

(制图/异观财经;数据/快手财报)

快手的营收来源包含直播、线上营销服务(广告)以及包含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直播收入一直是快手第一大收入来源,2022 年,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广告)收入是保持正增长,并超越直播收入,成为快手第一大收入来源。

(制图/异观财经;数据/快手财报)

数据显示,2022 年快手线上营销服务(广告)收入达 490 亿元,同比增长 15%。2022 年 Q4 业绩显示,线上营销服务(广告)收入达到 151 亿元,单季收入创历史新高。广告收入同比增幅达 14%,大幅超越彭博市场一致预期的 9.5%。
 

在广告方面,快手未来还有增长潜能吗?还有哪些流量场景可以挖掘?

1、 创作者主页:目前快手有 200 万以上的达人,整体粉丝量超 2000 亿,不难看出,这些创作者流量巨大,私域黏性强,如果快手将这些创作达人运营好,将创作达人与品牌进行匹配,并提供个性化的商业服务,那么快手广告业务将会进一步增长。

2、 另外一个存在偏差的认知是:快手用户关注金融的用户不多。然而,官方披露的数据是是,快手每周有 1.6 亿用户观看财经相关内容。但快手金融行业广告投放曝光目前只覆盖到其中的 12%,而对财经内容感兴趣的用户的线索表单转化率是非兴趣人群的 19 倍,这就意味着金融行业还有巨大的商业化空间。

3、 大众认为快手用户中下沉市场用户居多,相比一、二线城市用户,这些人的消费能力低,而事实上,新线城市、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用户,这群人的支配收入更多、购买力更强,因为这些城市的人群往往因为不用背负房贷、车贷等大额贷款的资金压力,从而用于消费的可支配资金就更充足,消费力更强。在快手 2023 磁力大会上,快手磁力引擎产品负责人李明阳就指出,快手用户中全年消费 5000 元以上的人群里,新线用户占比 70%。这个数据也是非常可观的,新线城市以及下沉城市用户的品牌意识越来越成熟,而很多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已达到饱和状态,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到新线城市、甚至更下沉的城市寻找新增量,快手如果能触及更多品牌客户,那么广告等收入也会打开新的上升空间。

包含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收入,是本年度同比增速最快的版块。数据显示,2022 年快手其他服务同比增长 31.4% 至 97.53 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 10.4%。

电商方面,2022 全年,快手电商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 32.5% 达 9012 亿,增速领先行业增长,帮助快手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需要注意的是,四季度即便受到供应链及物流影响,快手电商 GMV 同比增长 30% 至 3124 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值得称赞。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觉得快手用户中男性群体居多。而通常情况下,男性群体相比女性群体消费更加理性,消费时较少出现冲动消费,品牌更换的频次相对更低。

而对快手男性群体居多的认知偏差,对快手电商的价值判断也出现一定误差。快手磁力引擎产品负责人李明阳就指出,快手女性群体在整个快手撑起了半边天,快手的电商人群里面女性占比非常高,快手的高消费人群里面女性占比超过了八成。

快手电商主打 “信任电商”,“信任” 是基于一定情感基础的,一旦粉丝与主播之间建立起强情感关联,粉丝关注、信任主播,才能推动快手电商的良性发展,最新数据显示,快手应用互相关注的用户对数达 267 亿对,同比增长 63.4%。

营收既是衡量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保障,也是评估其创作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基础。

目前,快手的收入实现多元化,在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广告业务能实现正增长已非常难得,其电商业务可能还会帮助快手释放更大的增长势能。

此外,快手的房产业务和蓝领招聘业务,为让快手商业化路径更广。2022 年 1 月,快手推出蓝领招聘平台 “快招工”,现已升级为 “快聘”。目前,快手直播招聘平台 “快聘” 板块的去重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 2.5 亿。2022 全年,快聘直播场次超 500 万场,提供岗位的企业总数已达 24 万家。2023 年 1 月 28 日,快聘简历单日投递量突破了 50 万份。

快手理想家房产业务中心正式成立于 2022 年 6 月。2022 年快手房产业务 GTV(总交易额)突破 100 亿元。通常购买房产都是超大额开支,快手用户的购买力也是非常可观的。

截至 2022 年底,快手理想家房产已覆盖全国超 67% 的省份,深度合作城市已超 70 个,签约楼盘覆盖率超过 50%,签约主播突破 5000 人,签约机构超 60 家。

从上面的成绩看,快手在房产、蓝领招聘领域也是大有可为,而这两个领域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作为快手的投资者,希望快手能带给我更多惊喜。$快手-W.HK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