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2023 年 Q1 美团财报解读:拨开云雾 始见月明

5 月底,随着京东、阿里巴巴、腾讯、快手、拼多多、美团等相继发布财报,中国互联网主流大公司的财报发布季结束。

一方面他们体量够大,另一方面他们要么深耕零售,要么与零售、消费息息相关,且总体上仍然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通过这些公司的财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脉搏。

5 月 25 日发布财报的美团,则因其扎根本地消费,连接数以千万计的沿街小店和数以百万计的可爱骑手,以及数以亿计的消费者,理应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
 

民以食为天,美团服务的是人类最本能的消费需求,连接的商家是社会上颗粒度最细的商业组织,骑手岗位则是缓解当下颇为棘手的就业压力的绝佳容器。
 

可能在某种层面上,美团的财报能够反映中国经济和内需最后的韧性。
 

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美团整体业绩快评;
 

核心本地商业业务进展及发展趋势;
 

新业务进展和未来展望;
 

美团零售的护城河与可能性;

科技投入会在哪些方面影响美团的未来;
 

如何看待美团的价值。

1、业绩表现超市场预期

根据彭博分析师综合预期,美团一季度营收 574.82 亿,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 19.34 亿。财报显示,美团一季度营收 586 亿,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 54.91 亿,均超市场预期,尤其是净利润远超预期。
 

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26.7%,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25%,基数并不低,因 Q1 疫情影响很小,影响较大的是 Q2,考虑到美团的体量已经不小,这样的同比增速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已非常难能可贵。
 

环比微降 2.5%,一季度有春节因素影响,本身还是淡季,这一环比下降幅度更加令人惊喜。

美团的利润大幅增长,也得益于互联网行业降本增效的主旋律;但更重要的,则是依赖营收大幅增长的经营杠杆作用。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它不仅没有缩减支出,还大幅增加了开支。

比如营销支出同比就增长了 14.3%,这在中概股中显得颇为另类,几乎所有中概股营销支出同比都在缩减,由于营收大幅增长,该部分支出的营收占比仍然维持在 8.6% 的较低水平;

研发也维持历史高位的单季度 50 亿元,同比保持增长;

一季度销售成本占比 66.2%,这一比例是过去 11 个季度最低,同比下降 10.6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5.6 个百分点,得益于商品组合结构变化、超强的成本控制以及履约效率提升;

行政开支控制较好,同比减少 3 亿,营收占比下降 1.6 个百分点。最终经营利润 35.86 亿,经调整净利润 54.91 亿,均同比扭亏为盈。

受上述因素影响,美团一季度经营现金流达到 81 亿元,由于季节性因素,一季度是美团经营现金流的淡季,它 2019 年-2022 年的一季度经营现金流都是负的,更早之前的年份一季度应该也是负的,因为那时候它还在投入期,我们有理由期待 2023 年经营现金流会表现不错。
 

2、核心本地商业业务进展和发展趋势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包括外卖、闪购构成的即时零售业务,以及到店餐饮、到店综合、酒店旅游和民宿、票务组成的本地生活业务。

一季度核心本地商业的经营利润 94.5 亿,利润率 22%,处于较高水平。据我们了解,到店酒旅业务的经营利润率仍达到 45-50% 区间,完全未受抖音入侵本地生活影响。

当然,美团从 3 月份开始陆续加码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化建设,同时在 4 月份全国上线 “特价团购” 业务,加注爆品深折扣团购,同时对于部分品类的三线及以下城市降低了订阅费的门槛,还加大了向商户返佣的力度,战略性地降低了到店酒旅业务的经营利润率,目的是助力中国线下实体经济复苏,帮助商家群体拓展经营渠道和营销方式,同时满足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对深折扣单品的需求。
 

2.1 外卖和闪购

我们先来看外卖。
 

管理层在财报后披露,一季度闪购单量占即时零售的比重达到 11.1%,一季度即时零售日均单量为 4742 万单,由此可以推算出外卖日均单量 4216 万单,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比增长 12.9%。
 

具体而言,一月份同比受到负面影响,因为今年春节在 1 月而去年在 2 月,今年春节是疫情终结后的第一个春节,许多商户选择提前歇业与家人团聚,骑手和消费者也有不少提早返乡过年,且休息时间较往年略长,可能因为 1 月份仍有疫情感染余波,而去年春节很多人还在就地过年,不过二月份供需快速恢复,三月份外卖订单量反弹超预期,达到 20% 以上。

一季度外卖单量 12.9% 的增速并不十分强劲,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低客单订单受负面影响。一方面,就业不景气影响了低客单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疫情以来消费补贴减少,疫情结束后该政策延续,对价格相对敏感的人群,会选择出门堂食或是自己做饭。
 

管理层在财报后表示,低客单订单对于规模效应非常重要,是提升物理半径内订单密度和履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四月份以来美团加大了对低客单订单的补贴力度,这部分需求也迅速恢复,二季度将延续三月份以来的高速增长,甚至会更快。
 

此外,美团还提升了补贴效率,通过技术使得补贴更有针对性,并在神券节的基础上,推出了 “神抢手” 活动,还通过美团官方直播以及商家、达人直播的方式,释放更多优惠券,推动消费者对非即时订餐的需求。

4 月 18 日的神券节直播,带动全平台外卖订单同比增长近 50%,外卖 DAU 同比增长达到 75%,瑞幸生椰拿铁当天单杯销量突破 150 万杯,蜜雪冰城当天外卖销售额破亿,卖出超 1500 万杯饮料。
 

这些数据看起来很惊人,但你以为有流量曝光就能做到吗?
 

答案是不可能。

因为外卖兼具商品和服务零售特性,服务的意思是,它受到店员叠加配送员服务能力的限制。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蜜雪冰城当天卖出超过 1500 万杯饮料,假设全国 1.5 万家店,平均一家都能卖出 1000 杯,这样的体量需求,如果商家没有平台方对骑手提前的组织配合,如何确保当天的服务体验。

如果不能保证用户体验,订单越多可能越是灾难。

这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外卖业务的护城河:新进入者需要在用户心智、用户规模、商户规模、履约能力四个方面全面领先,才有可能超越现有的领先者
 

那是挺难的。
 

同时,这些案例又向我们展示了,外卖业务新的可能性。即它可以利用短视频、直播这类新的内容形式做营销,创造增量需求。
 

简而言之,就是外卖平台可以利用自身或是外部流量做内容(短视频 + 直播)、搞营销;内容平台却无法利用自身流量做外卖。因为履约才是关键,而它几乎无法逾越
 

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会对外卖业务的稳定性和向上空间更有信心。

一季度闪购日均达到 526 万单,同比增长约 35%,很棒的速度。环比下滑 19.1%,完全可以接受,因去年 Q4 受益于疫情爆发,消费者疯狂囤货和买药,这种情况不是常态。
 

一季度闪购单量较去年 Q3 仍有约 7.3% 的增长,而外卖日均单量 4216 万,较去年 Q3 则有 15.2% 的下滑,这表明外卖业务已相对较成熟,而闪购则处于青春期,仍在高速成长中。

虽然疫情已经褪去,但是美团闪购万物到家的心智基本已经形成,且闪购比外卖更有弹性,不像外卖受困于厨房生产能力,这使得它在节日营销方面可以大施拳脚。

比如在春节,展开年货节促销,在情人节、五一等重要节点,都可以推动特殊品类的节日营销。

美团当下并不急于通过闪购盈利,仍在进行较为激进的消费补贴,且大力引入新的优质商户。根据财报,一季度闪购商家比去年同比增长了 30%,我们非常确定,这是飞轮的起点,因为更多的商家将带来更多的竞争,使得商品价格更趋合理,让消费者受益,同时刺激更多的需求。实际上据我们观察,闪购业务目前仍处于供给匮乏阶段,尤其是城市偏远地方,以及夜间时段,更多的供给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本已存在的需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外卖业务巨大的规模,它创造了一个规模效应的履约成本优势,使得闪购业务在推进用户补贴时可以更加激进,也更具灵活性。
 

总而言之,闪购业务仍然,而且将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如果闪购业务最终没有再造一个外卖,我们会非常惊讶

一季度外卖 + 美团闪购构成的即时零售订单合计日均 4742 万单,同比增长 14.9%,这并不是常态,二季度我们会看到速度大大加快,不只是因为去年 Q2 基数相对略低——其实去年 Q2 真正受大影响的是到店酒旅业务,到家业务影响不大,主要因为美团采取更积极的用户补贴策略和闪购规模越来越大。
 

2.2 到店酒旅

根据 2019-2021 年年报,美团外卖的总货币化率(包含配送费用,计算方法为外卖年度收入/外卖年度 GTV)分别为:14%、13.6%、13.7%。

2022 年不再披露单独的外卖年度收入与 GTV,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粗略估算货币化率应该在 13.7%-14% 之间,因为外卖业务的货币化率在 2019 年就基本上成熟了。
 

根据 2022 年一季度数据,外卖日均 3735 万单,闪购日均 390 万单,彼时外卖客单价大约 50 元,闪购大约 80 元,可以计算出各自的季度 GTV 分别是 1681 亿、281 亿,2022 年 Q1 外卖营收 242 亿,可以计算出该季度外卖业务货币化率为 14.4%——一季度外卖货币化率通常较高,闪购大约 10%(闪购 1P 订单占比低于外卖,因为商家会有更多比例自配送或选第三方配送)。

我们假设该外卖货币化率在 2023 年 Q1 与去年 Q1 持平,客单价大约 52 元,因为美团推进了团餐订单且外卖单价本身在缓慢增长,那么可以粗略估算出外卖今年一季度收入大约 284 亿元。
 

美团闪购订单客单价大约 85 元——管理层透露 Q1 闪购客单价环比同比均提高,货币化率大约 10%,那么闪购一季度的营收大约是 40 亿。
 

由此可以推算出到店酒旅业务营收大约 429-284-40=105 亿,去年同期 76 亿,同比增长约 38.2%,较 2019 年一季度则增长了 133%。

根据我们内部跟踪的数据,2023 年 Q1 到店酒旅 GTV 大约 1140 亿,同比增长 31%。增长速度远超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整体 13.6% 的增速。

从上图可以看出,2023 年中国餐饮住宿行业规模刚刚超出 2019 年 Q1 约 20%,美团到店酒旅业务收入已经是 2019 年 Q1 的 2.33 倍左右。

当然,单纯的线上餐饮住宿行业增速应该也远超过 13.6%,但是美团约 38% 的增速大概率超越市场整体增速,或者至少维持同步,也就是说美团在该领域并没有丢失市场份额,甚至可能在增加。抖音的高增长,整体而言抢的并不是美团的份额,而是线上化率提升的新增量,长期来看,美团还可能也是受益者。

美团管理层已经明确表示,到店酒旅业务会逐渐牺牲部分利润,追求 GTV 规模、营收和市场份额。但一季度到店酒旅的经营利润率并没有下降,仍维持在 45% 以上的历史高位,而二季度则主动加大了对商户和消费者两端的补贴力度,捕捉这个行业大幅反弹的机会。

3 月份以来,美团新推出的 “特价团购” 栏目开始全国铺开,这是针对特价爆品营销需求推出的新栏目,可以满足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屯券和搜集低价商品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商户打造爆品引流的需求。
 

此外,美团新推出的短视频、直播业务也在 AB 测试阶段,目前已经向部分商户开放,且美团还有自己的官方直播,消费者在美团 APP 通过搜索 “美团直播” 已经可以直接进入美团直播界面,日常搜索商品时,如果对应店铺正在直播,也会在商品界面有悬浮窗推广直播入口。

面对经济复苏的机会,美团还针对三线及以下城市部分类目降低了订阅费门槛,加大了给商户的返佣比例,亦提高了消费者补贴比例,并通过技术优化补贴效果。

以上措施当然会降低到店酒旅业务的经营利润率,但也会大幅提升平台的用户粘性、商户友好度、首选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用户心智。

抖音进入本地生活领域的两大武器,一个是低价,一个是流量。目前美团通过商户补贴、消费者补贴、特价团购等措施,正在把低价的标签进一步强化,使得美团同时满足最丰富的供给和最具性价比的价格的用户需求。
 

除此之外,降低整个平台的运营成本,也是某种形式的用互联网反哺实业,助力经济复苏的绝佳方式。
 

美团伴随中国经济过去 12 年强势发展的进程崛起,既有责任,也有意愿助力实体经济回暖回春,实体经济犹如源头活水,只有这口活水的池子更大、更清、更亮了,像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才有可能走得更远、发展更快

客观上,美团大幅降低平台运营成本,也会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这将使得新进入的平台更难获取用户心智,也更难以盈利。
 

至于流量方面,美团增强了短视频、直播等新兴的内容营销方式,帮助商家拓展新的营销渠道,这当然不足以弥补与短视频平台的流量鸿沟,但是我们倾向于认为低价的用户心智是第一位的,GTV 是优先事项

这些措施看起来效果还不错,管理层在财报后表示,二季度到店酒旅业务录得强劲增长,且 GTV 增速远快于收入增速,五一期间酒旅旅游业务的 GTV 增长更是超过 2 倍。
 

从一季度增速和二季度预期来看,我们可能需要拥抱的一个事实是:美团到店酒旅业务可以在接纳抖音、快手等新进入者的前提下快速发展。

3、新业务进展和未来

一季度新业务营收 157 亿,同比增长 30.1%,基本符合预期。
 

本季度新业务经营亏损大幅缩窄至 50 亿,亏损率 32%。接近 2019 年 Q3-2020 年 Q3 的理想状态:亏损率控制在 25% 左右。

实际上,闪购原先属于新业务,该业务目前的亏损率可能在 5-10% 之间,如果该业务仍在新业务中,新业务整体的亏损率应该已经下降到 30% 以下了。

新业务中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商品零售业务。闪购本属于商品零售,但是划入了本地核心商业,在此不表。剩下的部分最值得讨论的,是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

这两个业务非常有趣:他们简直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又像是异卵双生姐妹,内核相同,但是外观迥异
 

3.1 美团优选

美团优选有点像是次日达版的 “美团买菜”:它们的品类结构高度相似,生鲜为主,日用快消为辅;它们的商品标签高度相似,都是超级爆品,只有那些需求广泛的单品,才有可能进入优选/买菜的仓库,个性化、小众单品毫无意义;它们的商品组织形式也高度相似,都有产地仓、城市大仓,通过点对点物流运输,都需要冷链运输,美团买菜遍布城市的前置仓,其实也类似优选的团点,只是买菜覆盖的富人有能力和意愿支付配送到家的费用;对于原本接受跨城 3 天物流的低线市场用户来说,优选就是他们的 “美团买菜”。
 

所以你看,这两个服务最大的区别是:覆盖人群差异。

目前阶段,美团优选可能需要继续修炼内功,一方面社区团购业务的复杂性非常高,美团优选目前和多多买菜位居行业前二,这个结果已经超出预期,因为美团是完全的新进入者。另一方面,社区团购行业自身的发展势头也在减缓,不计成本地增加投入,ROI 不好看。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优选业务具备战略价值。它是美团向更广阔的低线城市用户渗透的试验场,也是发展实物电商的桥头堡。
 

过去两年多,美团优选的总计交易用户已达到 4.5 亿,这基本上接近美团外卖的用户规模了。
 

4.5 亿人中,估计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这对于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在底线市场扩张是有益的,且可以产生交叉协同。
 

更重要的是,优选这个业务本身,是零售业务里非常特殊的一种:它追求极致性价比、超级供应链、同时又极端考验成本控制,且用户可支配收入相对有限,这等于逼迫你在一块盐碱地种出希望的种子来。

3.2 美团买菜

美团买菜一季度 GTV 同比增长超过 50%,远超同业,且正在开拓新的城市。
 

疫后复苏,消费者拥抱线下,对前置仓行业有利有弊。总体上利大于弊,因为经济变好点,愿意使用这种高品质服务的人群才会更多。
 

在跑通 UE 模型的情况下,美团买菜可以具备很强的复制能力,到新的省分,到新的城市,甚至可以到新的国家。
 

美团买菜不就是线上版的山姆会员店、Costco 吗?山姆会员店、Costco 可以全球扩张,中国的前置仓赛道胜出者——这可能是大概率——为什么不能最终走出国门呢?

梳理美团的子业务,外卖、到店酒旅和买菜可能是最适合国际化的三项业务,当然就团队能力而言,外卖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但买菜所在的商品零售行业,是空间最大的,Costco 只在线下开店,47 年时间将营收做到 2000 亿美金以上,市值也超过 2000 亿美金。
 

4、美团零售的护城河和可能性

美团零售的护城河,就是外卖的护城河,展开来说,就是万物到家即时零售的护城河。
 

大家不要忘了,餐饮零售是计入社零统计数据的。

外卖兼具商品零售和服务零售的特性,因需要餐厅服务人员即时服务。
 

美团的零售业务包括服务零售和商品零售。
 

服务零售包括到店酒旅、单车、打车、充电宝等同城服务,外卖作为半个服务零售的成员,为整个服务零售业务赋能:用户输送、会员交叉销售、生态心智塑造,这条河道相对较浅,美团在该领域的护城河也不太深,它基本上是个开放的永续竞争的市场,低价和商品丰富度是最大的竞争力。
 

商品零售业务则包括美团外卖、闪购、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以及存在感不强的美团电商。
 

目前(截止 2022 年底)整个商品零售业务的规模大约:外卖大约 8000 亿、闪购大约 1350 亿、优选大约 1300 亿、买菜大约 220 亿、电商大约 80 亿,合计大约 10950 亿,外卖这个大品类占比 73%。
 

中国社零大约 44 万亿,美团占比约 2.5%。

一般的电商平台,核心品类占比基本在 20-30% 之间,参考京东、阿里、拼多多、快手、抖音等,正常来说美团这样一个品类占据 73% 是不合理的,我们很难想象美团可以接受它始终只能做外卖这一个品类。
 

所以,商品零售的不断尝试是必然的,哪怕阶段性失败,比如美团电商(团好货)这样尝试了许久也没有摸索出具体的道路来的业务,还是得屡败屡战。
 

而美团买菜其实就是在美团小象生鲜项目失败后孵化出来的,所以我们需要有耐心。

而如果美团有幸将核心品类外卖的平台占比下降到 30% 以下,那可能意味着它的零售业务真的做成了。
 

5、科技投入会在哪些方面影响美团的未来

美团现在一年的科研投入基本上在 200 亿以上,占其收入的比重接近 10%,这个比重看起来不高是吗?
 

如果你把美团外卖的配送费用剔除掉试试看——毕竟配送只是过一下手,最终是到骑手的身上去了——比例可能就高达 15% 以上了,这个比例挺高的。

科研投入除了日常涉及的平台运营、系统推荐、人货匹配、高并发需求处理、智能调度等等外,最重要的是自动驾驶车、无人机技术的研发,寄希望于在履约方面发挥作用。
 

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而自动驾驶、无人机是人工智能在消费品领域的重大支点。如果这一领域取得突破,不仅有机会降低美团的履约成本,也有望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履约的确定性,同时它还可能改造物流行业,使得中国整个商品的物流流通成本下降,哪怕是 1 个百分点的下降,就可以创造出超千亿的价值。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1 年社会物流总费用 16.7 万亿元,占 GDP14.6%。而在 2020 年,美国物流总成本占 GDP 比例为 7.4%。这里面的差距当然不全是技术造成的,但是中国物流行业技术落后也是不争的事实,而置身商品零售行业的电商平台都有责任去改造这一点。

人工智能与美团的结合,可能在另一个领域发挥作用,那就是对话式人工智能,也就是现在很火的 ChatGPT 类应用。
 

如果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出现,人机交互的入口很可能会变成 AGI,交互方式是语音,这在点外卖、订酒店、购物方面都是很自然的行为。
 

如果未来真的发展到这一天,基于流量撮合交易,赚取广告为主的平台将受到较大的挑战,因为 AGI 会攫取这广告收入的一部分,因为决策者不再是这些种草平台,而是 AGI,而在交易、供应链、履约方面提供深度服务的平台受到的影响将会很小。
 

当然,如果这些平台自己开发出 AGI,或者是自己行业的小模型,也有望攫取整个行业的广告份额。
 

目前美团内部已经有团队在开发大模型,王兴自己也投资了老搭档王慧文的创业公司 “光年之外”。

这可能为美团在这一新的领域做好准备,或者至少不至于被 “卡脖子”。

6、如何看待美团的价值

截止 5 月 25 日收盘,美团市值 7865 亿港币,大约 7086 亿元。
 

核心本地商业一年大约能有 500 亿的经营利润能力,账上有 1115 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剔除这部分,相当于给核心本地商业 11.9 倍市盈率。

而根据核心本地商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水平,单单是核心本地商业,悲观行情下估值也应该在 7500-12500 亿之间,对应 133-222 港币。

拆开来看,光是即时零售今年也有大约 220 亿笔,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稳定性接近微信的领域,年收入增速 25% 以上,给予 35 倍市盈率都算低估。

也就是说现在的估值连外卖 + 闪购当下的价值都没给到,其他全是白送。
 

当然,现在市场可能也不看这些。这么好的财报,市场大跌回应,仅仅因为二季度指引到店 OPM 战略性下降。

投资人可能要暂时忘掉利润、忘掉估值这回事。

美团目前也没打算留着利润,外卖加大补贴,到店酒旅加强商户、消费者两头补贴,新业务补贴开拓市场,它还是奔着成长去的。
 

有趣的是,当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在试着将利润投入实体经济,试图做大整个,拼多多做百亿生态,阿里巴巴 1 拆 6+N,淘天集团的利润将投入电商业务做大用户、商户和市场规模,京东加码百亿补贴,快手、抖音转型货架电商。
 

今年的中国零售业,可能是最近 3 年最有趣的一年。

所有人摩拳擦掌,大家都明白:将利润投向实体经济,未必就能活好;但是不这么做,一定活不好。

为有源头活水来,互联网公司算是彻底想明白了。$美团-W.HK $拼多多.US $阿里巴巴.US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