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
阅读 156 · 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5日
心理账户是指一个人根据主观标准对同一金额的金钱赋予不同的价值,通常会导致不利的结果。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概念。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提出,个人对资金的分类不同,因此在消费和投资行为中容易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定义
心理账户是指一个人根据主观标准对同一金额的金钱赋予不同的价值,通常会导致不利的结果。它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强调人们在处理金钱时的非理性行为。
起源
心理账户的概念由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提出。他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研究中指出,人们倾向于将资金分成不同的类别,这种分类影响了他们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类别和特征
心理账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日常开销账户、储蓄账户和奢侈品消费账户等。每种账户的特征在于其用途和心理上的重要性不同。例如,日常开销账户通常用于日常必需品,而奢侈品消费账户则可能用于非必要的高价商品。心理账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可能导致非理性的财务决策,因为人们可能会在某些账户中过度消费,而在其他账户中过度节俭。
案例研究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人收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如奖金或彩票中奖。他可能会将这笔钱视为 “额外收入”,并将其用于奢侈消费,而不是用于偿还债务或储蓄。另一个案例是,某人可能会在餐馆用餐时花费较多,因为他将这笔钱视为 “娱乐开销”,而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则非常节省。
常见问题
投资者在应用心理账户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过度消费某些账户中的资金,忽视整体财务状况,以及在投资决策中缺乏理性。常见的误解是认为所有资金都是等价的,而忽视了心理账户对决策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