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目前毛利率是合理水平”(纪要)

一、管理层陈述关键信息

报告期内营收 3285.9 亿元;净利润 307.3 亿元,同比增长 92.89%;其中四季度实现总收入 1182.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31.4 亿元;综合毛利率 22.6%。

2022 年公司研发投入 155 亿元,研发人员 1.6 万人。

全年动力电池销量 289GWh,同比增长 116.6%;其中动力电池系统 242GWh,全球市占率 37%,全年储能 43.4% 市占率。

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推进更新,公司发布第三代 CTP 麒麟电池,无热扩散技术获多个国内外客户认可,AB 成组推广;储能电池基于长寿命电芯技术和液冷技术推出诸多产品。

海外客户,动力电池方面,与福特本田宝马等深化合作;储能电池用于美国、意大利等重要储能项目。

产能扩张方面:德国海外工厂实现电池量产,匈牙利第二工厂,规划产能 100GWh;公司下代超级拉线成功投产,较原有拉线单线产能大幅提升;

金属资源方面:公司通过自开采,投资入股,合资合作,回收利用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布局,锂资源方面江西宜春,四川斯诺威,玻利维亚盐湖项目取得进展,镍资源印尼共同建设全产业链项目

其他业务:公司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换电、共享储能等业务模式落地。报告期内,巧克力换电块实现批量生产,并已在厦门、合肥、贵阳等地开城。公司首创的 MTB 技术率先应用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重卡换电项目。公司投资设立时代电船,推动船舶领域的电动化。此外,公司通过国网时代投资福建霞浦、山西大同等多个百兆瓦时级别储能的电量项目,参与电力服务市场。

二、分析师问答

Q1:2023 年储能和动力电池目标情况,以及盈利的趋势性判断?

A1:2023 年的中国市场,不管动力电池还是储能,都增长趋势明显、空间广阔。2022 年新能源车销量 688 万辆,从发展前景来看增长是明确的。今年新能源车成本端会有所改善,对于公司这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会有优势;

储能增长速度也很快,具体情况今年是乐观的。

Q2:公司与福特的合作进度和利益共享的具体形式?

A2:福特的具体合作方式还在协商和推动中,具体协议等细节出来再进一步分享。

Q3:价格端的策略?

A3:油车近期价格扰动更多是国六 B 施行带来的压力。电动车是新生事物,本来就在降价趋势当中,今年新能源车成本端有改善,所以也会偏向降价策略

Q4:近期锂矿返利的客户反馈如何?多少客户采用这个策略?自有锂矿有多少?

A4:我们一直在和客户谈,为了和下游客户让利。谈判需要过程,陆陆续续会看到一些客户落地。

Q5:宜春锂矿整顿对我们的影响?

A5:宜春主要是针对当地乱采的乱象,公司合法合规,整顿对公司和当地大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大的影响;

Q6:国内外客户定价模式可能有哪几种?

A6:每个客户定价方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Q7:今年单位毛利情况?

A7:单位毛利实际就是单位价格和成本决定,预测今年有很多不确定性,现在不想去预测这个情况。整体预期今年会比 22 年更好,碳酸锂价格下行给我们带来更多主动权。

Q8:与福特的合作是否存在政治因素风险?如果合作未能达成了,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A8: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这个计划目前还在正常推进过程中,推进的还是很顺利的。

Q9:锂电材料回收和矿产资源,这两块业务涵盖了哪些?

A9:今年分类多了两个,电池材料回收、电池矿产资源相关的。矿产资源是指公司在矿产的布局,随着业务兑现就单独分离出来,包括冶炼相关的产品。

电池回收业务就是电池材料相关的回收业务。

Q10:去年四季度存货下降,从内部结构看电池环节处于去库存状态,现在我们的库存去化水平如何,以及 Q1 资源下跌原料的减值情况?

A10:每年一季度电池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淡季),四季度备料会根据一季度排产进行调整,因此四季度材料采购本来就会少一些。

另外碳酸锂价格下行,我们采取去库存和缩短采购周期的策略我们库存周期缩的比较短,减值影响比较小。

Q11:四季度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下滑,全年角度看毛利率比较高,大致拆分每季间的规律?

A11: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技术授权,服务费的收入,尾料销售收入。

服务收入相对来说季度间和业务扩张有关系,提供的研发、劳务随着业务增长有淡旺季的区分。

技术授权是中长期授权,每个月就是线性计算。

开发的项目就按照项目来,尾料的收入跟生产相关,生产多的话废料处置就会多一些。季度间大部分和生产和销售的节奏是比较有相关性的。总体上尾料和技术授权的收入占了比较高的比例,是持续性的收入。

两个尾料 + 技术授权收入加起来占比(其他收入)超过 90%。

Q12:超级拉线难度壁垒在哪里?对 4680 等技术路线的看法?

A12:拉线极限制造,体现在效率高、安全和成本低。另外引入大量通讯方面的便捷手段,智能化程度很高,去年开始陆续应用起来,后面慢慢推广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良率。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研发,不是其他家能模仿的。

电池路线,我们 4680 也能做,但是麒麟的方形是更好的一个方案,原因在于能量密度更高。4680 我们客观上也能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方案。

Q13:年报披露 21 年库存 3-6 个月左右,22 年 3 个月以内,今年的库存趋势是怎样?

A13:一季度销售淡季,同时我们从 22 年开始就成立库存管理委员会,通过管理来降低库存水平,一些战略性的库存我们会储备一些,碳酸锂价格会回归,我们的库存也是一直缩短周期,通过库存管理提高效率

Q14:库存可变现净值是怎么算的?碳酸锂是季度价格还是全年价格?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是怎么计算的?

A14:已经发货的已经签订合同,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半成品和材料,我们是拿平均的成本和最后一个月的平均价格来计算可变现净值。

Q15:成本计算是整体的平均还是先进先出方式?

A15:滚动加权平均

Q16:锂矿资产占我们锂需求的比例多少?理想的自供比例是多少?

A16:自有锂矿是为了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这几年都在上游布局,我们布局目前看不是 100% 覆盖未来的需求,主要是降低材料价格大幅变动给电池成本带来的风险,没有说什么具体的比例

出售是因为我们看到一些碳酸锂价格下来,我们自己有一些市场商业的考虑。

Q17:跟福特协议的补贴和具体合作方式如何考虑?

A17:他们的补贴是他们要管的,美国制定规则和我们关系不大。合作模式是福特去投资,我们是技术授权和运维管理。

Q18:存货发出商品,还没有计入收入,是 Q2 计入收入吗?

A18:宁德去年收入超过 3000 亿,每年四季度是旺季,算下来每个月周转超过 300 亿。交付结算周期一般都会有 20-30 天,这种我们一般会在下个月份计入收入。

Q19:面对上游产能不断释放,竞争加剧,对 2023 年应对的策略?

A19:这么多年来一直产能过剩,但是优质产能是稀缺的。现在竞争从产品到了去全方位的竞争,电池产品性能和制造方面的优势,在供应链端的优势,实际上是综合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应该是不断扩大的

Q20:核心新产品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M3P,出货时间和出货量的指引?

A20:钠离子电池和 M3P 今年都准备量产交付,具体量需要看客户市场的销售情况

Q21:当前 23 年底产能利用率情况?

A21:公司始终是适度领先需求的扩产方式,每年产品销量和产能都是增长,我们对需求动态滚动更新,因此产能利用率还是在高的水平。

Q22:今年去库的时间会到什么时候?

A22:发出商品是和客户签了合同,上路了就对我们影响不大了。今年库存管理会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Q23:与福特的合作模式是否能够复制?现在美国政策下有没有其他方式寻求可控量产?

A23:与福特的合作是一个创新模式,很多海外客户很感兴趣,也在和我们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我们和福特谈体现了我们的技术实力,有没有其他方式我们会综合权衡,但方式确实不是唯一的。

Q24:钠离子电池成本方面展望?

A24:现在钠电的成本优势还是明显的,供应链上来成本可能会变高,但是碳酸锂价格还在往下掉,整体上看成本还是有优势的

Q25:马斯克认为电池化合物锂和铁是主流,我们怎么看?

A25:特斯拉也有一个选择变化的过程,之前也是圆柱和三元。我们是第一个做铁锂方壳做进特斯拉,所以特斯拉也是得益于电池采购端的优势。

另外对于不同档次和续航里程有不同的方式的,我们也有 M3P 和钠电的产品,随着逐渐上量,细分方向会慢慢显现,我们现在布局也是基于此,结构我们也有不同,麒麟、巧克力换电、CTC 底盘的,都在为客户各种需求下满足需求。

Q26:大圆柱主要是三元吗?钠电方形?

A26:钠离子电池都是方形。圆柱是三元和铁锂都能够做。

Q27:Q4 出货确认情况?Q4 动力和储能盈利修复大几个点,动力这块四季度是不是销售返利的确认,储能 25 个点的毛利率是否可以作为今年全年的平均水平?

A27:销售应该是 100GWh,实现单季度新高。毛利率 Q4 都有相当程度修复,销售规模起来之后的摊薄,前面的价格谈判机制的释放,目前来看,毛利率是合理水平

Q28:欧洲本土法案可能对上游原材料也有要求,公司对欧洲本土的供应链进展是如何考虑?

A28:公司从 2018 年建厂开始,供应链企业也陆续在欧洲建厂。上游四大主材,设备环节都有布局,都有在欧洲建厂的要求。

Q29:今年境外收入方面,今年海外同增也比较快,今年德国和匈牙利的放量?

A29:德国 2023 年肯定会放量无疑,匈牙利还需要一个过程。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海豚投研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