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阿爾法

阿爾法(α)是投資中用來描述一種投資策略擊敗市場或其 “優勢” 的術語。因此,阿爾法也常被稱為 “超額回報” 或相對於基準的 “異常回報率”,當調整風險後。

阿爾法通常與貝塔(β,希臘字母 β)一起使用,貝塔衡量的是整體市場的波動性或風險,稱為系統性市場風險。

阿爾法在金融中用作績效的衡量標準,表明某個策略、交易者或投資組合經理在某段時間內是否成功擊敗了市場回報或其他基準。阿爾法通常被認為是投資的主動回報,它衡量的是某項投資相對於被認為代表市場整體走勢的市場指數或基準的表現。

某項投資相對於基準指數的超額回報就是該投資的阿爾法。阿爾法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這是主動投資的結果。而貝塔則可以通過被動的指數投資獲得。

阿爾法(α)

定義

阿爾法(α)是投資中用來描述一種投資策略擊敗市場或其 “優勢” 的術語。因此,阿爾法也常被稱為 “超額回報” 或相對於基準的 “異常回報率”,當調整風險後。阿爾法通常與貝塔(β,希臘字母 β)一起使用,貝塔衡量的是整體市場的波動性或風險,稱為系統性市場風險。

起源

阿爾法的概念起源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由哈里·馬科維茨在 1952 年提出。隨後,威廉·夏普在 1964 年進一步發展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其中阿爾法作為衡量投資績效的重要指標被廣泛應用。

類別與特點

阿爾法可以分為正阿爾法和負阿爾法。正阿爾法表示投資策略成功擊敗了市場基準,獲得了超額回報;負阿爾法則表示投資策略未能擊敗市場基準,表現不如預期。阿爾法的特點包括:

  • 衡量主動投資的績效:阿爾法主要用於評估基金經理或投資策略的有效性。
  • 風險調整後回報:阿爾法考慮了投資的風險水平,提供了更全面的績效評估。
  • 相對基準的表現:阿爾法是相對於市場基準的超額回報,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具體案例

案例一:假設某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在一年內獲得了 12% 的回報,而同期市場基準指數的回報率為 8%。如果該基金的貝塔值為 1.1,表示其風險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通過計算,基金的阿爾法為 12% - (8% * 1.1) = 3.2%。這意味着基金經理在調整風險後,成功獲得了 3.2% 的超額回報。

案例二:另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在一年內獲得了 5% 的回報,而同期市場基準指數的回報率為 7%。如果該基金的貝塔值為 0.9,表示其風險低於市場平均水平。通過計算,基金的阿爾法為 5% - (7% * 0.9) = -1.3%。這意味着基金經理在調整風險後,未能擊敗市場基準,表現不如預期。

常見問題

1. 阿爾法和貝塔有什麼區別?
阿爾法衡量的是投資策略的超額回報,而貝塔衡量的是投資相對於市場的波動性或系統性風險。

2. 為什麼阿爾法可能為負?
阿爾法為負表示投資策略未能擊敗市場基準,表現不如預期。這可能是由於市場條件變化、投資決策失誤或其他因素導致的。

port-ai以上內容是 AI 的進一步解讀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