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

閱讀 6229 · 更新時間 2024年12月5日

阿爾法(α)是投資中用來描述一種投資策略擊敗市場或其 “優勢” 的術語。因此,阿爾法也常被稱為 “超額回報” 或相對於基準的 “異常回報率”,當調整風險後。阿爾法通常與貝塔(β,希臘字母 β)一起使用,貝塔衡量的是整體市場的波動性或風險,稱為系統性市場風險。阿爾法在金融中用作績效的衡量標準,表明某個策略、交易者或投資組合經理在某段時間內是否成功擊敗了市場回報或其他基準。阿爾法通常被認為是投資的主動回報,它衡量的是某項投資相對於被認為代表市場整體走勢的市場指數或基準的表現。某項投資相對於基準指數的超額回報就是該投資的阿爾法。阿爾法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這是主動投資的結果。而貝塔則可以通過被動的指數投資獲得。

定義

阿爾法(α)是投資中用來描述一種投資策略擊敗市場或其 “優勢” 的術語。因此,阿爾法也常被稱為 “超額回報” 或相對於基準的 “異常回報率”,當調整風險後。

起源

阿爾法的概念起源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發展,特別是在 20 世紀中期。它是由金融學者和投資者為了衡量投資績效而引入的,旨在評估投資組合經理的能力是否能夠在風險調整後超越市場基準。

類別和特徵

阿爾法通常與貝塔(β)一起使用,貝塔衡量的是整體市場的波動性或風險,稱為系統性市場風險。阿爾法則專注於投資的主動回報,衡量某項投資相對於市場指數或基準的表現。正阿爾法表示投資表現優於基準,負阿爾法則表示表現不佳。

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基金經理在 2020 年通過選股策略實現了 5% 的正阿爾法,超越了標普 500 指數的表現。案例二:另一投資組合在 2021 年由於市場波動未能實現正阿爾法,反而錄得-2% 的阿爾法,顯示出其策略未能有效應對市場變化。

常見問題

投資者常常誤解阿爾法為絕對收益,而忽視了其風險調整的特性。此外,過度追求正阿爾法可能導致忽視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