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物價指數
閱讀 10826 · 更新時間 2024年12月5日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它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一般定義超過 3%為通貨膨脹,超過 5%就是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CPI 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定義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它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一般定義超過 3%為通貨膨脹,超過 5%就是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CPI 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起源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概念起源於 20 世紀初,最初用於衡量工人階級的生活成本。隨着時間的推移,CPI 的使用範圍擴大,成為衡量整體經濟中價格水平變化的重要工具。它在各國的經濟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關鍵角色。
類別和特徵
CPI 通常分為總指數和核心指數。總指數包括所有消費品和服務,而核心指數則剔除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CPI 的主要特徵是其能夠反映消費者購買力的變化,並幫助政府和企業制定經濟政策和商業策略。
案例研究
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的 CPI 顯著下降,反映出經濟活動的萎縮和需求的減少。相反,在 2021 年,由於供應鏈問題和需求激增,美國 CPI 大幅上升,導致通貨膨脹壓力增加。另一個例子是日本在 1990 年代的 “失去的十年” 期間,CPI 長期低迷,顯示出經濟停滯和通縮的風險。
常見問題
投資者常常誤解 CPI 的短期波動,認為其直接反映經濟健康狀況。實際上,CPI 需要結合其他經濟指標進行分析。此外,CPI 的組成部分可能因國家和地區而異,投資者應注意這些差異。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