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額收益
閱讀 584 · 更新時間 2024年12月5日
超額收益是指一種投資的實際收益超過了某個基準收益(如市場指數或無風險利率)的部分。例如,如果某隻股票的年回報率為 10%,而市場指數的年回報率為 7%,則該股票的超額收益為 3%。超額收益通常用於評估投資表現,特別是在主動管理的投資策略中,投資經理是否能夠通過選股或市場時機策略獲得高於市場基準的收益。超額收益是衡量投資經理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常用於金融模型中,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的 “阿爾法”。
定義
超額收益是指一種投資的實際收益超過了某個基準收益(如市場指數或無風險利率)的部分。例如,如果某隻股票的年回報率為 10%,而市場指數的年回報率為 7%,則該股票的超額收益為 3%。超額收益通常用於評估投資表現,特別是在主動管理的投資策略中,投資經理是否能夠通過選股或市場時機策略獲得高於市場基準的收益。超額收益是衡量投資經理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常用於金融模型中,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的 “阿爾法”。
起源
超額收益的概念起源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發展,特別是在 20 世紀中期。隨着金融市場的複雜化,投資者開始尋找能夠超越市場平均表現的策略。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在 1960 年代的引入,進一步推動了對超額收益的研究,因為該模型中的 “阿爾法” 正是用於衡量超額收益的一個關鍵指標。
類別和特徵
超額收益可以分為兩大類:絕對超額收益和相對超額收益。絕對超額收益是指投資收益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部分,而相對超額收益則是指投資收益超過市場基準的部分。絕對超額收益通常用於評估投資的整體表現,而相對超額收益更常用於比較不同投資策略的有效性。超額收益的特徵包括其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因為它依賴於市場條件和投資經理的決策能力。
案例研究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領導的投資策略長期以來一直產生顯著的超額收益。通過精明的選股和長期持有策略,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組合多年來持續跑贏市場基準。另一個例子是對沖基金經理喬治·索羅斯,他在 1992 年通過做空英鎊獲得了巨大的超額收益,這一事件被稱為 “打敗英格蘭銀行”。這些案例展示了超額收益在不同市場條件下的實現方式。
常見問題
投資者在追求超額收益時常遇到的問題包括市場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投資策略的執行難度。此外,許多投資者誤解超額收益的可持續性,認為過去的超額收益可以輕易複製。實際上,超額收益的實現需要深刻的市場洞察和靈活的策略調整。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