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自由流通市值法

自由流通市值法是一種計算股票市場指數基礎公司市值的方法。採用自由流通市值法,通過將股權價格乘以市場上可流通的股票數量來計算市值。與全市場市值法使用所有股票(活躍和不活躍股票)不同,自由流通市值法排除了被鎖定的股票,例如內部人員、發起人和政府持有的股票。

自由流通市值法

定義

自由流通市值法是一種計算股票市場指數基礎公司市值的方法。採用自由流通市值法,通過將股權價格乘以市場上可流通的股票數量來計算市值。與全市場市值法使用所有股票(活躍和不活躍股票)不同,自由流通市值法排除了被鎖定的股票,例如內部人員、發起人和政府持有的股票。

起源

自由流通市值法的概念起源於 20 世紀末,隨着股票市場的全球化和投資者對市場透明度要求的提高,這種方法逐漸被廣泛採用。關鍵事件包括 1990 年代末和 2000 年代初,許多主要股票指數(如標普 500 指數)開始採用自由流通市值法。

類別與特點

自由流通市值法主要分為兩類:完全自由流通市值法和部分自由流通市值法。完全自由流通市值法只考慮市場上完全可流通的股票,而部分自由流通市值法則可能包括一些有限制但仍可交易的股票。其特點包括:

  • 更真實地反映市場流動性
  • 排除不活躍股票的影響
  • 提高市場透明度

具體案例

案例一:標普 500 指數在 2005 年採用自由流通市值法,排除了內部人員和政府持有的股票,使得指數更能反映市場實際流動性。

案例二:香港恒生指數在 2006 年也開始採用自由流通市值法,提升了指數的代表性和透明度。

常見問題

1. 為什麼要採用自由流通市值法?
自由流通市值法能更準確地反映市場的實際流動性,排除不活躍股票的影響。

2. 自由流通市值法有哪些缺點?
可能會忽略一些具有潛在價值但暫時不活躍的股票。

port-ai以上內容是 AI 的進一步解讀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