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

閱讀 192 · 更新時間 2024年12月5日

《京都議定書》是一項旨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氣中温室氣體(GHG)含量的國際協議。京都議定書的基本原則是工業化國家需要減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該議定書於 1997 年在日本京都通過,因為温室氣體排放威脅到了氣候穩定。它已被 2016 年生效的《巴黎協定》有效取代。

定義

《京都議定書》是一項國際協議,旨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氣中温室氣體(GHG)含量。其核心原則是要求工業化國家減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

起源

《京都議定書》於 1997 年在日本京都通過,作為應對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的一部分。該協議標誌着國際社會首次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目標。

類別和特徵

《京都議定書》主要針對工業化國家,設定了具體的減排目標和時間框架。其特徵包括靈活機制,如排放交易、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聯合履行機制(JI),以幫助國家實現其目標。

案例研究

一個典型案例是歐盟的參與,歐盟成員國通過內部的排放交易系統(EU ETS)來實現其《京都議定書》目標。另一個例子是日本,通過實施國內政策和參與國際合作項目,成功減少了温室氣體排放。

常見問題

投資者可能會誤解《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的關係。實際上,《巴黎協定》在 2016 年生效,取代了《京都議定書》,並擴大了參與國的範圍和目標。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