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閱讀 208 · 更新時間 2024年12月5日

M1 是由貨幣、活期存款和其他流動性存款(包括儲蓄存款)組成的貨幣供應量。M1 包含了貨幣供應量中最具流動性的部分,因為它包含了貨幣和可以快速轉換為現金的資產。然而,“準貨幣” 和 “準準貨幣”,即屬於 M2 和 M3 的部分,不能像 M1 那樣迅速轉換為貨幣。

定義

M1 是由貨幣、活期存款和其他流動性存款(包括儲蓄存款)組成的貨幣供應量。M1 包含了貨幣供應量中最具流動性的部分,因為它包含了貨幣和可以快速轉換為現金的資產。

起源

M1 的概念起源於貨幣經濟學的發展,特別是在 20 世紀中期,隨着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對貨幣供應量的研究加深,M1 被用來衡量經濟中最具流動性的貨幣部分。它的定義和使用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演變,以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

類別和特徵

M1 主要包括三類:現金(紙幣和硬幣)、活期存款(可以隨時提取的銀行存款)和其他流動性存款(如儲蓄存款)。這些資產的共同特徵是高流動性,意味着它們可以迅速用於交易和支付。M1 的優勢在於其流動性高,但缺點是它不包括所有形式的儲蓄和投資。

案例研究

案例一: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聯邦儲備系統通過增加 M1 來刺激經濟增長,鼓勵銀行增加貸款和消費者支出。案例二:在 2020 年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各國央行也採取了類似措施,通過增加 M1 來支持經濟活動和穩定金融市場。

常見問題

投資者常常誤解 M1 的增長意味着經濟健康,但實際上,M1 的增加可能是由於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而不一定反映經濟的實際增長。此外,M1 不包括所有類型的存款和投資,因此不能單獨用來評估經濟的整體健康狀況。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