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
閱讀 215 · 更新時間 2024年12月5日
M3 是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衡量方式,包括 M2 以及大額定期存款、機構貨幣市場基金、短期回購協議(簡稱 repo)和較大的流動資產。M3 衡量包括比其他貨幣供應量組成部分更不流動的資產,被稱為 “準貨幣”,與大型金融機構和公司的財務狀況更密切相關,而不是與小型企業和個人的財務狀況相關。
定義
M3 是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衡量方式,包括 M2 以及大額定期存款、機構貨幣市場基金、短期回購協議(簡稱 repo)和較大的流動資產。
起源
M3 的概念起源於對貨幣供應量的更全面衡量需求,最早在 20 世紀中期被引入,以便更好地理解經濟中的流動性和金融穩定性。
類別和特徵
M3 包括 M2(現金、支票存款和儲蓄存款)以及更大額的金融工具,如大額定期存款和機構貨幣市場基金。其特徵是流動性較低,通常與大型金融機構和公司的財務狀況更密切相關。
案例研究
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M3 的變化被用來分析市場流動性問題。許多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緊縮反映在 M3 的下降中。另一個例子是歐洲央行在 2010 年代初期使用 M3 數據來評估歐元區的貨幣政策效果。
常見問題
投資者常常誤解 M3 的流動性,認為其與 M1 或 M2 一樣容易轉換為現金。實際上,M3 包含的資產流動性較低,轉換為現金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和成本。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