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菲利普斯曲線

菲利普斯曲線是一種經濟學理論,最初由威廉·菲利普斯提出,描述了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短期負相關關係。該理論認為,經濟體可以通過犧牲一定的價格穩定來實現更低的失業率。然而,20 世紀 70 年代的滯脹現象表明,這種關係在長期內可能不穩定,挑戰了菲利普斯曲線的普遍適用性。

定義:菲利普斯曲線是一種經濟學理論,最初由威廉·菲利普斯提出,描述了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短期負相關關係。該理論認為,經濟體可以通過犧牲一定的價格穩定來實現更低的失業率。然而,20 世紀 70 年代的滯脹現象表明,這種關係在長期內可能不穩定,挑戰了菲利普斯曲線的普遍適用性。

起源:菲利普斯曲線的概念由新西蘭經濟學家威廉·菲利普斯於 1958 年首次提出。他通過分析英國 1861 年至 1957 年的數據,發現失業率和工資增長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隨後,經濟學家們將這一關係擴展到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

類別與特點:菲利普斯曲線主要分為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短期菲利普斯曲線顯示了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負相關關係,即在短期內,降低失業率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上升。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則認為,在長期內,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沒有穩定的關係,經濟體最終會迴歸到自然失業率水平。

具體案例:1.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經濟經歷了低失業率和高通貨膨脹率的時期,這與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預測一致。2. 20 世紀 70 年代的滯脹現象(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並存)挑戰了菲利普斯曲線的適用性,表明在長期內,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的關係可能並不穩定。

常見問題:1. 為什麼菲利普斯曲線在長期內不適用?長期內,預期通貨膨脹會調整,導致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的關係不再穩定。2. 滯脹現象如何影響菲利普斯曲線的理論?滯脹現象表明,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可以同時上升,挑戰了菲利普斯曲線的負相關關係。

port-ai以上內容是 AI 的進一步解讀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