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實現收入

閱讀 52 · 更新時間 2024年12月5日

未實現收入是個人或公司在提供或交付服務或產品之前所收到的款項。可以將其視為對個人或公司預計在以後日期向購買者提供的貨物或服務的 “預付款”。由於這種預付款,賣方的負債等於收入的出現,直到貨物或服務被交付。這種負債被列為流動負債,因為預計將在一年內結清。未實現收入也稱為遞延收入和預付款。

定義

未實現收入是個人或公司在提供或交付服務或產品之前所收到的款項。可以將其視為對個人或公司預計在以後日期向購買者提供的貨物或服務的 “預付款”。由於這種預付款,賣方的負債等於收入的出現,直到貨物或服務被交付。這種負債被列為流動負債,因為預計將在一年內結清。未實現收入也稱為遞延收入和預付款。

起源

未實現收入的概念起源於會計原則,特別是權責發生制會計。隨着企業越來越多地進行預售和訂閲服務,這一概念在 20 世紀中期變得更加普遍。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在實際提供服務或產品之前,將收到的預付款項記錄為負債,以確保財務報表的準確性。

類別和特徵

未實現收入主要分為兩類:短期和長期。短期未實現收入通常在一年內結清,而長期未實現收入則超過一年。其特徵包括:1. 作為負債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上;2. 隨着服務或產品的交付逐步轉化為收入;3. 提供財務透明度,幫助投資者瞭解企業的未來收入潛力。

案例研究

案例一:軟件公司 Adobe 在其訂閲服務中廣泛使用未實現收入。客户預付訂閲費用,Adobe 將其記錄為未實現收入,隨着服務的提供逐步確認收入。案例二:航空公司如美國航空在售票時也會記錄未實現收入。乘客預訂機票後,航空公司將票款作為未實現收入,直到航班完成後才確認收入。

常見問題

投資者常常誤解未實現收入為實際收入,導致對公司財務狀況的誤判。另一個常見問題是未實現收入的確認時間,企業需要準確地在服務或產品交付時確認收入,以避免財務報表失真。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