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边际储蓄倾向

在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增加时储蓄而不是用于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比例。换句话说,MPS 是每增加一美元收入中储蓄而不是消费的比例。MPS 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计算方法为储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MPS 可以用储蓄线来表示:通过在垂直 y 轴上绘制储蓄变化和在水平 x 轴上绘制收入变化形成的一个倾斜线。

边际储蓄倾向(MPS)

定义

在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简称 MPS)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增加时选择储蓄而不是用于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比例。换句话说,MPS 是每增加一美元收入中储蓄而不是消费的比例。

起源

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源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在其 1936 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旨在解释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类别与特点

边际储蓄倾向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经济环境进行分类:

  • 高收入群体的 MPS:通常较高,因为高收入者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更多的收入会用于储蓄。
  • 低收入群体的 MPS:通常较低,因为低收入者大部分收入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储蓄的比例较小。
  • 经济繁荣时期的 MPS:可能较低,因为消费者信心较高,更多收入用于消费。
  • 经济衰退时期的 MPS:可能较高,因为消费者倾向于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具体案例

案例一:假设某人每月收入增加了 1000 元,其中他选择储蓄 200 元,那么他的边际储蓄倾向(MPS)为 200/1000 = 0.2,即 20%。

案例二:在一个经济体中,政府实施了减税政策,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 100 亿美元。如果居民将其中的 30 亿美元用于储蓄,那么该经济体的边际储蓄倾向(MPS)为 30/100 = 0.3,即 30%。

常见问题

1. MPS 和 MPC 有什么区别?
MPS(边际储蓄倾向)和 MPC(边际消费倾向)是互补的,MPS + MPC = 1。MPC 表示每增加一美元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2. 为什么 MPS 在经济分析中重要?
MPS 帮助经济学家理解储蓄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在制定财政政策时。

port-ai以上内容是 AI 的进一步解读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