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商品籃子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是一種衡量通貨膨脹的常用指標,用於衡量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隨時間的變化。這個籃子代表了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其價格的變化代表了整個消費者面臨的通貨膨脹率。例如,如果這個籃子的價格在一年的過程中上升了 5%,則可以説消費者的通貨膨脹率為 5%。被測量的籃子的定義和內容因國家而異。在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 每月從經過科學選擇的一些 94,000 件商品和服務中收集價格,以組裝其代表性的籃子。然後,根據消費者在給定年份的另一項約 36,000 名消費者調查中得出的消費模式,調整這些數字,以確保價格變動不反映產品質量的改善,並按比例加權。

定義:商品籃子是指用於衡量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一組商品和服務。這些商品和服務代表了典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其價格變化用於計算通貨膨脹率。

起源:商品籃子的概念起源於 20 世紀初,隨着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開始尋找衡量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變化的方法。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在 1919 年首次引入了 CPI,並逐步完善了商品籃子的構成和計算方法。

類別與特點:商品籃子通常包括以下幾類商品和服務:

  • 食品和飲料:如麪包、牛奶、肉類、蔬菜等。
  • 住房:包括租金、房屋維修和維護費用。
  • 服裝:如衣服、鞋子等。
  • 交通:包括汽車、燃料、公共交通費用。
  • 醫療保健:如藥品、醫療服務。
  • 娛樂:如電影票、體育活動費用。
  • 教育和通信:如學費、電話費。
這些類別的價格變化按比例加權,以反映其在消費者總支出中的重要性。

具體案例:

  1. 在美國,BLS 每月從約 94,000 件商品和服務中收集價格數據,並根據約 36,000 名消費者的消費模式進行調整。例如,如果某年食品價格上漲了 3%,而交通費用下降了 1%,這些變化會按比例影響 CPI 的計算。
  2. 在中國,國家統計局每月發佈 CPI 數據,商品籃子包括食品、煙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等八大類。每類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都會影響整體 CPI。

常見問題:

  • 為什麼不同國家的 CPI 會有差異?不同國家的消費模式、經濟結構和商品籃子的構成不同,導致 CPI 的計算結果有所差異。
  • 商品籃子如何應對新產品的出現?統計機構會定期更新商品籃子的構成,以反映市場上新產品和服務的出現,確保 CPI 的準確性。

port-ai以上內容是 AI 的進一步解讀免責聲明